蜂虎科

蜂虎科(学名:Meropidae):鸟纲、佛法僧目的1科,共有3属26种。中等大小,嘴形细长而下弯,先端尖,嘴峰有棱脊;脚细弱,中趾与外趾至少连结至基部第二个关节,与内趾则仅于基部的第一个关节并连;初级飞羽10片;尾羽12片;翅膀长度适中,腿短,有些种类尾部有飘带。羽色艳丽,两性相似,幼鸟似成鸟。生活于村庄附近丘陵林地;树栖性;以空中飞虫为食,特别喜吃蜂类;在山地土壁挖隧道为巢;卵形颇圆,白色。该科鸟类遍布旧大陆的热带和温带区域。

中文学名
蜂虎科
英文学名
Meropidae
蜂虎科

1形态特征

蜂虎嘴细长而尖,稍向下弯;尾脂腺裸出;尾羽12枚;后爪较中爪为短;羽色艳丽,上背呈紫栗色,下背至尾上淡蓝色,肩与翅呈辉深绿色;胸辉绿色,向后渐淡而近白。在解剖学上乌喙骨仅留左边的;胸骨剑突有3支,靠内侧部分叉状,外侧者单独,其基部与乌喙骨相交;颈椎15枚;长屈趾肌在与长屈拇趾肌连结之前伸出一小筋腱至拇趾,于是连结的肌腱再分成三支为三枚前趾。因嗜食蜂类而得名。

蜂虎科

2栖息环境

蜂虎见于山地或丘陵地带,草地上或山坡、沟谷、河边、村旁等林间乔木中层或树冠。主要栖于山脚和开阔平原地区有树木生长的悬岩、陡坡及河谷地带,冬季有时也出现在平原丛林、灌木林,甚至芦苇沼泽地区。

蜂虎科

3生活习性

蜂虎是典型的森林鸟类。单独、成对活动或成群活动。多在树冠层枝叶间和花丛中飞翔和觅食。休息时多栖立于高枝顶端。起飞时常从树顶腾空而起,再作弧形滑下,或在树冠上空旋回飞翔,且边飞边叫。白天多数时间都在空中飞翔,飞行直而快,两翅扇动迅速,有时还伴随着滑翔。有时进到村舍、房前屋后和果园中活动,休息时多栖于电线上、枯树枝上或灌木上。蜂虎飞行敏捷,善于在飞行中捕食,但食物因地点、季节而异,除蜂类外,亦捕食象甲、榆毒娥、虻、蜻蜓、白蚁、蝴蝶等昆虫以及甲壳类动物。

蜂虎科

4分布范围

蜂虎科

分布几乎遍及东半球的热带和温带地区,常见于非洲、欧洲南部、东南亚和大洋洲。中国有2属6种。其中以夜蜂虎属(Nyctyornis)仅有的夜蜂虎个体最大,胸羽特长而阔,蜂虎属有栗头蜂虎、绿喉蜂虎、栗喉蜂虎、黄喉蜂虎及蓝喉蜂虎。

5繁殖方式

蜂虎集群繁殖,常几百对在同一巢区,一般在堤坝的高处挖洞为巢,常挖于林间峡谷的岸壁或坡地盘山道旁的陡壁,也常营巢于山地坟墓的隧道中。每窝产卵5-6枚,白色略带粉红,大小约为26×22毫米,卵形甚近球形。孵化期20天,雄鸟和雌鸟轮流负担营巢、孵卵和育雏任务。雏鸟为晚成性。

蜂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