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科

杜鹃juān科(Cuculidae)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鹃形目中的一个科。典型的杜鹃是最著名的巢寄生鸟类,羽色有些似鹰,食昆虫,是重要的森林益鸟,但杜鹃科的成员并不都是这样。可划分为杜鹃亚科,鸡鹃亚科,地鹃亚科,犀鹃亚科,鸦鹃亚科和岛鹃亚科6个亚科,只有杜鹃亚科和部分鸡鹃亚科的种类有巢寄生的习性。典型的杜鹃属于杜鹃亚科,广布于就大陆,其中最著名的种类当属四声杜鹃,以其如“割麦割谷”或“光棍好苦”的叫声而闻称。鹃形目的1科,体长160~700毫米,外形似鸽,但稍细长。嘴强,嘴峰稍向下曲。翅具10枚初级飞羽。尾长阔,呈凸尾状,有8~10尾羽。脚短弱,具4趾,第1、4趾向后,趾不相并。雌雄外形大体相似,幼鸟羽色与成鸟不同。世界性分布,共38属130种。中国有7属17种,分布全国各地,在长江以南最普遍。

中文学名
杜鹃科
英文学名
Cuculidae
杜鹃科

1分布

杜鹃科

鸡鹃亚科主要分布于美洲,有1属2种分布在东南亚,多是一些地面活动的大型杜鹃,如走鹃,在地面快速奔跑,捕食爬行动物等小型动物。鸡鹃亚科中有少数几种有巢寄生的习性。地鹃亚科包括在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的地鹃和分布于美洲的美洲鹃,地鹃是地面活动的大型杜鹃,美洲鹃和典型的杜鹃习性相似,但没有巢寄生的习性。犀鹃亚科分布于美洲,只有4种。鸦鹃亚科分布于旧大陆热带、亚热带地区,体型较大,常在地面活动。岛鹃亚科分布限于马达加斯加岛,是鸽子大小的长腿杜鹃。杜鹃科共有36属132种,我国7属17种。杜鹃科(学名Cuculidae)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鹃形目中的一个科。中国古代也称子归。许多在欧亚非洲的杜鹃科鸟属于孵卵寄生物。它们将它们的卵产在其它鸟的巢内。杜鹃科也包括走鹃、鸦鹃等不进行孵卵巢寄生的鸟。大多数不寄生的杜鹃科的鸟将它们的巢筑在高树上,鸦鹃是个例外。这种比较大的杜鹃科将它们的巢筑在地面上或低的灌木中。鸦鹃还可以捕食蜥蜴。

2下属分类

杜鹃亚科

有12属50种。广布于旧大陆。我国最常见种为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头顶和后颈暗灰色;头侧浅灰,眼先、颏、喉和上胸等色更浅 ;上体余部和两翅表面深褐色 ;尾与背同色,但近端处具一道宽黑斑。下体自下胸以后均白,杂以黑色横斑,与大杜鹃相仿,唯黑斑宽度可达3~4毫米,斑距约6~8毫米。常隐栖树林间,平时不易见到。叫声格外洪亮,四声一度,音拟“快快布谷”。每隔2~3秒钟一叫,有时彻夜不停。杂食性,啄食松毛虫、金龟甲及其他昆虫,也吃植物种子。不营巢,在苇莺、黑卷尾等的鸟巢中产卵,卵与寄主卵的外形相似。见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从东北直至海南省;国外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因嗜食昆虫(尤其是毛虫)而对农、林业有益,但对寄主的卵和雏鸟有相当害处,习性奇特,为鸟类中所罕见。

地鹃亚科

有4属26种,包括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的地鹃和分布于美洲的美洲鹃。地鹃是地面活动的大型杜鹃;美洲鹃和典型的杜鹃习性相似,但没有巢寄生的习性。我国仅1种,即绿嘴地鹃Phaenicophaeus tristis,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东南亚及苏门答腊, 喜栖于原始林、次生林及人工林中枝叶稠密及藤条缠结处。

鸦鹃亚科

有1属28种。分布于旧大陆。以独特叫声而得名。我国仅2种: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

和小鸦鹃Centropus Centropus bengalensis。

杜鹃科

有4属18种。分布于美洲。美洲鹃亚科

犀鹃亚科

仅2属4种。分布于南美洲。

鸡鹃亚科

有5属10种。分布于美洲。

3栖息环境

该科鸟类主要栖息於热带与亚热带森林,多数为树栖者,能适应相当多样化的森林型态,自原始森林至各类树林、灌丛到高度开垦的农地。适合的栖地除了食物(尤其是毛虫、昆虫等)必须丰富之外,鸟类型也要丰富以提供该科繁殖所需的寄主。

4外形特征

小型至中大型鸟类,以中型居多,体长16~70厘米,体重17~550克。身躯似鸠鸽而更修长。喙略下弯,上喙拱曲,有些种类侧扁或上喙高耸。不具蜡膜。喙叉大而有弹性,基部有一红块,故有「杜鹃啼血」的说法。多数有裸露鲜豔的眼圈,有些有头冠。羽色变化多,具横纹、纵纹或纯色,亦有具闪亮金属光泽者。翼尖长或圆短,具初级飞羽10枚、次级飞羽9~13枚。尾长,多数成突尾,尾羽8~10枚,尾脂腺裸露。跗蹠短,具盾状鳞。对趾足,趾2前2后,地栖者具强健的足,树栖者足较弱。

杜鹃科

5生活习性

独居,多数为树栖性,少数为地栖性。体型虽大但行踪隐密,经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影。其行动谨慎的习性一来有助於觅食,二来可减少被天敌,如猛禽等掠食的机会,三来可窥探寄主的行踪。少数地栖性种类在地面行动敏捷,可快速奔跑,例如走鹃(Geococcyx californianus)。羽毛不具防泼水能力,但许多种类生活於多雨地区,在清晨或雨後会在枝头将双翼及尾羽展开作日光浴。停栖时常前倾、双翼下垂、翘尾,姿态独特。许多种类的幼鸟在巢中遭侵犯时会自泄殖腔喷射具恶臭的黑色液体以吓走敌人。善鸣且鸣声独特,繁殖期常在夜间鸣叫,推测具有部分夜行能力。旧世界的种类有些羽色极为相似,但鸣声不同,故鸣声是其种间区隔的重要机制。

杜鹃科

食性:食性多数种类以昆虫为主食,尤其特化於捕食其它鸟类不敢吃的鳞翅目幼虫(毛虫),也捕食多类其它昆虫,尤其是直翅目(蝗虫、蚱蜢等) 。有些种类会捕食许多雏鸟与鸟卵,有些则猎食蜥蜴与蛇,有些广泛捕食多类小动物。尚有少数种类为植食性,以树籽、果实为主食。树栖食虫的种类以静立守候的方式觅食,地栖种类则在地面灌丛间潜行或在开阔处行走觅食。食毛虫者会将虫毛纤维挤压成食茧吐出。

6生物分类

鹃形目中除杜鹃科外还包括蕉鹃科。一些动物学家将麝雉科也并入鹃形目,但是它被分为单独的一个目,但这个还依然不很清楚的种的分类还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