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海雀

斑海雀(拉丁学名:Brachyramphus marmoratus)是叫海雀科,斑海雀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

中文学名
斑海雀
英文学名
Marbled Murrelet

1鸟种简介

斑海雀(学名:Brachyramphus marmoratus)为鹳形目鸥科的一种鸟类。体小(24厘米)的黑褐色及白色海雀,眼圈白嘴细长,颏、喉、颈、颈背、下体及肩羽白色,与体羽其余部分的深色成明显对比。栖于沿海及海岸附近。以小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斑海雀

2形态特征

斑海雀前趾间有蹼膜,后趾缺如。翅窄而短小,尾短。体羽黑白二色,雌雄羽色相似。成鸟夏羽为头黑色,各羽具狭窄的白色羽缘,上体黑色,颈、背、肩、腰和尾上覆羽具赭褐色或淡黄褐色羽尖,在上体形成黄褐色或赭褐色横斑;肩羽缀有纵向白色条纹;尾羽黑色,外侧一对尾羽具白色大理石样斑纹;头侧眼以下黑灰色,具有淡白色斑点;眼周围有不显著白圈;飞羽黑褐色;翅上覆羽黑褐色而具淡灰色羽缘;下体白色而具暗灰褐色羽缘,喉至上胸偏奶黄色,翼下覆羽灰褐色。

成鸟冬羽为头顶较暗而几呈黑色;眼周有一白圈;颈具明显的白色领圈或羽簇;上体余部暗灰色,冬羽基部较淡;肩羽缀有白色;颏、喉、眼以下头侧、颈及下体白色;翅下覆羽灰色。

幼鸟与成鸟冬羽相似,但背具窄狭的白色羽缘;下喉和胸具褐灰色羽缘。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前面暗灰色,缀有蓝色,后面和蹼黑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100g,♀140g;体长♂263-289mm,♀265-295mm;嘴峰♂16-19mm,♀16-20mm;翅♂138-145mm,♀138-143mm;尾♂37mm,♀36mm;跗蹠♂22mm,♀24mm。

斑海雀

3栖息环境

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岛屿,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洋和沿海地区,有时也出现于大的内陆湖泊中的淡水水域,如大型湖泊,鱼场等。

4生活习性

斑海雀为冬候鸟和游荡鸟。飞翔时能直接从海面上起飞。平时栖息于海洋上,只有繁殖时期才回到岸边的岛屿或陆地。上岸时大致呈直立式,状如企鹅,是趋同进化的结果。善于游泳和潜水,一般能潜入水下10米以上。以鱼类、甲壳动物和其他海生无脊椎动物为食。栖于及海岸附近。游泳时嘴和尾均上翘。 

5分布范围

分布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斑海雀

6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斑海雀Brachyramphus marmoratus(Sibley and Monroe 1990, 1993)原含有二个亚种,1998年被世界鸟盟确定和拆分为二个独立的物种,斑海雀 B. marmoratus和长嘴斑海雀B. perdix。

7繁殖方式

繁殖期6-7月,营巢于海岛松树枝杈上,距地高7米。巢由苔藓筑成。每窝产卵一枚,卵为淡蓝绿色、具暗色斑点,卵月大小为62.5mm×41.2mm。

8种群现状

斑海雀生活在美国和加拿大,分布于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南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基奈半岛、下库克湾、荒山野岭群岛、阿福格纳克岛和科迪亚克岛,阿拉斯加半岛及阿留申群岛和尼尔群岛(加斯东·琼斯1998年)。在阿拉斯加(占总人口总数的85%),历史估计将近750000只,2006年数量为 271000个体(皮亚特等人,2007)。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数量是 54000 - 92,500只(皮亚特等,2006),但最近的计数表明人口可能实际上为 72,600-125,600只鸟(Bertram等人,2007年,2012)。这种较高的估计可能是由于在调查方法的差异,而不是真正的人口增长。

在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人口估计在14,631-20,952人(Falxa等,2009)。最大历史跌幅都发生在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而这些不断(A.汉堡在LITT。2012)。的下降也报道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阿拉斯加东南部(佩里1995年)。在此期间在华盛顿州、俄勒冈州下降,加利福尼亚州(Falxa等,2008),趋势分析进行2000-2007年提出的平均下降15%。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6年,阿拉斯加下降了70%(皮亚特等,2006),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一些地区在1982-1992(凯尔森等,1995)跌幅是40%的。海上调查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过去的25年中平均每年下降1%。(皮亚特等,2006),虽然雷达调查显示,自1999年以来(COSEWIC 2012)的数量可能一直比较稳定。而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1978年至2008年间,这些地方的繁殖种群和相关筑巢栖息地(2001年汉堡,汉堡等,2004),已经下降了22%,并在继续(COSEWIC 2012)。

斑海雀

9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