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嘴黑凤头鹦鹉

短嘴黑凤头鹦鹉(拉丁学名:Calyptorhynchus latirostris)是凤头鹦鹉科,黑凤头鹦鹉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

中文学名
短嘴黑凤头鹦鹉
英文学名
Short-billed Black Cockatoo
短嘴黑凤头鹦鹉

1鸟种简介

短嘴黑凤头鹦鹉(学名:Calyptorhynchus latirostris,英文名:Short-billed Black Cockatoo)是黑凤头鹦鹉属的鸟类。短嘴黑凤头鹦鹉,所属动物界,属凤头鹦鹉科,分布于西澳南部。

短嘴黑凤头鹦鹉

2外形特征

短嘴黑凤头鹦鹉,体长54-60厘米,翼展110cm,体重520 - 790克。头顶部有一个直立的短羽冠,羽毛以黑色和棕黑色为主,具灰白色的边缘,雄鸟背部、喉咙、胸部和下部都是黑色,尾部有白色宽带,耳覆羽及面颊处有一大块白斑,翅上黑色覆羽有一个狭窄的棕色的边框和一个非常薄的白线外缘。底部是棕色的苍白边缘。除中央对尾羽是黑色,显示纯白色的尾巴。鸟喙强大而弯曲,片状结构,是暗灰色;虹膜深褐色,双腿棕色。

短嘴黑凤头鹦鹉

雌鸟脸颊的白斑比雄鸟面积大,头部、胸腹部、尾部及翅膀有许多美丽的黄色或桔黄色斑点与横纹,尾部呈条状分明的桔黄色,与雄鸟尾部是一片白色不同,雌鸟的喙部是肉色。  

幼鸟和雌鸟十分相似,有一个平滑的,而不是片状结构的鸟喙。雄亚成鸟面部的白斑不十分明显。直到大约3岁后,才能长成成鸟的羽毛。

短嘴黑凤头鹦鹉

3栖息环境

短嘴黑凤头鹦鹉是一个很爱活动的物种,每年在不同的时间占用两个不同的栖息地,通常筑巢于桉树林地,特别是红皮桉(Eucalyptus salmonophloia)和 鞣桉 (Eucalyptus wandoo)。大多数生活的地区,年平均降雨量约300至750毫米。这些栖息地都靠近觅食的灌木林及石楠林,还有哈克木属 (Hokea)的植物、山龙眼和油桐等,这些植物提供给短嘴黑凤头鹦鹉食物来源。 

短嘴黑凤头鹦鹉

4生活习性

短嘴黑凤头鹦鹉会成对行动,有时候聚集小群体,在繁殖季节会聚集成百的大群。这种鹦鹉喜欢聚集在植物充足丰饶的区,常常从很远的距离就能听的见它们又长又尖锐的叫声,年幼的鸟儿在飞行中会不断发出粗嘎的叫声,就像在哭泣着乞讨般。

喜欢澳大利亚一些当地的原生果树,以那些树木的球果和种子维生,例如松果、山龙眼、银桦,桉树种子。偶尔也食水果、花蜜、昆虫及幼虫,还吃非原生植物,野生萝卜,野生天竺葵和松树种子。该种使用其短而强大的鸟喙,啄开坚硬的外壳,食用里面的种子,有时候也会拨开树皮,以寄生的幼虫为食。

短嘴黑凤头鹦鹉

5分布范围

短嘴黑凤头鹦鹉是澳大利亚州西南部特有的物种,主要分布于默奇森河、埃斯佩兰斯、库洛郡内陆、凯利博瑞和克罗宁湖。

6繁殖方式

短嘴黑凤头鹦鹉繁殖期通常在7月至11月,一次产下2枚白色或奶白色的卵,孵化期28至29天,但是只会存活一只雏鸟,第2只雏鸟在孵化后48小时内死亡,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很少的成鸟可以成功的孵化并养育2只小鹦鹉。孵卵期间雄鸟给雌鸟喂食,10-12周雏鸟羽毛会长成,但是仍然会和亲鸟共同生活最多的一年,直到下次亲鸟筑巢为止。等到雏鸟长成后,亲鸟会加入其它的凤头鹦鹉鸟群,共同前往沿海的区域找寻食物。该物种的繁殖成功率依赖于附近地区筑巢栖息的林地。在野外生活的短嘴黑凤头鹦鹉寿命40年至50年。

短嘴黑凤头鹦鹉

7种群现状

该物种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从1970年到1990年在其本土范围消失三分之一。主要的原因是原生植被被农业破坏,栖息地已经严重减少和分散。在澳大利亚的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已经失去了其原生植被的90%以上,剩余的地区则被大量的分割成大小和质量不同的区域。

特别是短嘴黑凤头鹦鹉赖以生存的石楠林和灌木丛林被砍伐和清除,破坏了其繁殖地周围的生态。成年鹦鹉不得不飞到更远的地方去收集足够的粮食,来满足生育雏鸟的需求。觅食生境是分散的、零散的,成鸟都被迫寻找更远的地方和更长的距离觅食,从而导致亚成鸟更高的死亡率。剩余的栖息地斑块也日益退化,杂草入侵,土壤含盐量增加,另外因为人类放牧羊和引进蜜蜂养殖,也使短嘴黑凤头鹦鹉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短嘴黑凤头鹦鹉

8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短嘴黑凤头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