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颏鹦鹉

红颏鹦鹉(拉丁学名:Charmosyna rubrigularis)是鹦鹉科,棕榈鹦鹉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

中文学名
红颏鹦鹉
英文学名
Red-chinned Lorikeet

1鸟种简介

红颏鹦鹉(学名:Charmosyna rubrigularis,英文名:Red-chinned Lorikeet)是棕榈鹦鹉属的鸟类。下颏红色,翅膀是绿色有黄色的显示。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

红颏鹦鹉

2外形特征

红颏吸蜜鹦鹉身长17厘米,体重33-40克 。这种鹦鹉的鸟体为绿色,胸部、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为黄绿色;下鸟喙和喉咙附近有一块红色的羽毛,边缘经常带有黄色;耳羽蓝绿色,并带有浅绿色的条纹状羽毛;翅膀内侧覆羽黄绿色,内侧飞行羽带有黄色的条状;尾巴上方为红底绿色,尖端带有很宽的黄色;鸟喙桔红色,虹膜橙色。雌鸟的下巴部分红色羽毛比较稀少。幼鸟的鸟喙红色较浅,尾羽较短。

红颏鹦鹉

红颏吸蜜鹦鹉因为鸟喙下方有一块红色羽毛而得名。它们的外型和同属中的棕榈吸蜜鹦鹉(Palm Lorikeet)十分神似,因为体形相同,全身也都以绿色为主。可以作为区别的是,红颏吸蜜的下巴红羽非常明显,面积较大,耳羽附近带点蓝绿色;棕榈吸蜜鹦鹉的下巴红色羽毛比较不明显,耳羽为绿色。

3栖息环境

红颏吸蜜鹦鹉生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亚热带和热带潮湿低地森林。主要栖息于森林地区,大部分皆为岛内山区林地;此外,高大的次生植被区和其他充满树木的地区也能见的到它们的踪迹。

4生活习性

红红颏吸蜜鹦鹉平时大多成对或是小群体行动,有时候会组成至多10只的小群体;大部份被人看见都是飞越过树顶,或是在棕榈树顶和其他较高的枝叶上觅食的时候;隐身于浓密林中的时候则相当难以被察觉,因为全身皆为绿色,成为相当好的掩蔽;有时候红颏吸蜜鹦鹉会和虹彩吸蜜鹦鹉或是其他以花蜜为主食的生物一起集结活动;在觅食的时候戒心不重,非常友善,可以在很近的距离接进观察;平时则个性相当谨慎小心,无法接近;在觅食的时候他们也会发出轻声的鸣叫,飞行的时候会伴随比较尖锐的叫声,因此相当显而易见。红颏吸蜜鹦鹉主要以花粉、花蜜、花粉、软性水果、昆虫和其幼虫等为食。

5分布范围

分布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New Britain)、新爱尔兰(New Ireland)、新几内亚北方沿海的卡卡岛(Karkar Island)。

红颏鹦鹉

6繁殖方式

在野外因为红颏吸蜜鹦鹉的数量相当稀少,因此繁殖资料不详;人工豢养方面,因为饲养难度颇高,也未曾听闻有任何成功的饲养纪录,所以并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考。红颏吸蜜鹦鹉在宠物市场和繁殖界属于相当罕见的鸟种,在众多羽色鲜艳的吸蜜鹦鹉中它们并不具知名度。红颏吸蜜鹦鹉对饲养环境的卫生条件,要求的相当严苛,因为它们非常容易感染微菌性疾病,尤其是刚引入新环境的鸟,除了会十分怕人和容易受到惊吓以外,因为紧迫而抵抗力下降染病的比率非常高,超过90%以上的红颏吸蜜鹦鹉都会在人工豢养的环境下毫无征兆的暴毙,饲养难度很高。此外,均衡的饮食对红颏吸蜜鹦鹉来说也非常的重要,它们对于温度相当敏感,饲养环境至少需要维持于摄氏24度以上。饲养难度颇高也是在市面上如此罕见的原因。

关于红颏吸蜜鹦鹉的亚种卡卡红颏吸蜜,争议颇多,这种于1915年由鲁斯柴德(Rothschild)和哈特(Hartert)两人所描述的亚种已经相当难以分辨其特征了,有些鸟类学家也并未将其纳入亚种中。卡卡红颏吸蜜鹦鹉主要也栖息于新不列颠和新爱尔兰岛上,它们的外型和红颏吸蜜鹦鹉十分类似,但是下巴部分的红羽延伸面积更大也更广泛,边缘也带有黄色。

7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