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树莺

日本树莺(拉丁学名:Horornis diphone),是树莺科暗色树莺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
日本树莺
英文学名
Japanese Bush Warbler

1外形特征

体长约15厘米的全橄榄褐色树莺。具明显的皮黄白色眉纹和近黑色的贯眼纹。下体乳白,有弥漫型淡皮黄色胸带,两胁及尾下覆羽橄榄褐色。比远东树莺较少偏红色,下体较白。亚种riukiuensis较borealis的灰色为重且体型较小。幼鸟下体乳黄色。虹膜褐色;嘴上嘴褐色,下嘴粉色;脚粉红。

日本树莺

叫声:有节奏哨音接以三音hot-ket-kyot。一连串下降的双哨音 pe-chew, pe-chew, pe-chew。叫声为干涩的滴答声响。亚种borealis的鸣声据称为响亮、短促而哀伤的哨音似koo-goo-oo-oo-ook…tulee-tulee。

日本树莺

2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日本及中国东北部,越冬于中国东部及台湾。

日本树莺

分布状况:甚常见。甚常见。亚种borealis繁殖于中国东北的小兴安岭、长白山及开道地区;迁徙经山东及华东省份至台湾越冬。Cantans也于台湾越冬。Riukiuensis曾于江苏有过记录。栖于茂密的竹林灌丛及草地,高可至海拔3000米。一般隐身独处。

3生活习性

有节奏哨音接以三音hot-ket-kyot。一连串下降的双哨音 pe-chew,pe-chew,pe-chew。叫声为干涩的滴答声响。亚种borealis的鸣声据称为响亮、短促而哀伤的哨音似koo-goo-oo-oo-ook…tulee-tulee。

日本树莺

4分类讨论

对于本种的分类和亚种分化,颇有争议。有人将seebohmi从本种分出来作为独立种处理(Dickinson et al.,1991;Inskippet al.,1996);另有人将canturians从本种分出来作为独立种处理(Deignan,1963)。上述两种意见仅是少数学者所见,大多数都将它们作为本种的亚种处理。将本种分为8个亚种:东北亚种C. d. borealis、普通亚种C. d. canturians、台湾亚种C. d. cantans、琉球亚种C. d. riukiuensis、库页岛亚种C. d. viridis、鲍罗季诺亚种C. d. restricta、指名亚种C. d. diphone和吕宋亚种C. d. seebohmi等。

日本树莺

我国境内分布有5亚种,即东北亚种C. d. borealis、普通亚种C. d. canturians、台湾亚种C. d. cantans、琉球亚种C. d. riukiuensis和库页岛亚种C. d. viridis。

5生态

日本树莺主要生活于海拔1500m以下稀疏的阔叶林和灌丛中,尤其喜欢林缘道旁次生杨桦幼林和灌丛,也出现于地边宅旁附近小块丛林、灌丛和高草丛中,不进入茂密的大森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胆怯,多在树木及草丛下层枝间上、下跳动,常常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日本树莺

主要食物有鞘翅目叩头虫、象甲、步行甲、金龟子、双翅目蚊虫等。

据高玮等(1985)报道:日龄5天(5只)、6天(5只)、8天(4只)栓颈所得食物,主要食物是鳞翅目成虫和幼虫,占28%,其中有拟尺蠖蛾科、枯叶蛾科、毒蛾科、挟蝶科等昆虫;同翅目成虫和幼虫,占28%,其中有沧味虫科、浮尘子科、蚜虫科等昆虫;直翅目昆虫占9.3%,其中有蝗科昆虫;膜翅目成虫,占4.7%,其中有小蜂科、叶蜂科等昆虫。其全部食物中昆虫占70%以上,此外,蜘蛛占28%。

日本树莺

据赵正阶等(1984)剖析的18个鸟胃得知,所吃的食物有蝽象、梨虎、蝗虫、叶甲、蝉、叩头虫科、蚊科、毛虫、蛾等鳞翅目成虫和幼虫,其中以鞘翅目出现次数最多,计11次(胃),约占胃总数的61.1%,其次为鳞翅目昆虫,共计出现7次(胃);出现频率少的是襀翅目和半翅目昆虫,均各出现1次。

繁殖季节,雄鸟常站在灌丛枝头鸣叫,它的鸣叫声可分为两种,即鸣唱和惊叫声。

日本树莺

据高玮等(1985)报道:雄鸟在巢前期以歌唱声似"gulu-gulu-lu-fenqiu”,共计5个音章节,前两个音节短促,第3个音节为"lu”,其单调较长,第4和第5音节为"fen"和"qiu",其中"fen"节较高而短,"qiu"节较长,两音节连接紧密。其惊叫声,一般为两声,似"de!de!"。其惊叫声短而急促,常在遇危险时发出。

雌鸟在繁殖期很少鸣唱,常在灌丛中穿行。遇危险时常发出似雄鸟的惊叫声。

日本树莺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缘地边、道边灌丛特别稠密的地带,常在地面较干燥,郁闭度0.7-0.8,筑巢于离地面0.5m灌木下部低枝间,以草缠绕于树枝上。营巢一般由雌鸟承担。

营巢材料就近采得,一般范围在巢半径10-50m内,每1-2分钟取材一次,通常于清晨5:00-9:00最为活跃。每个巢需时6-8天方可完成。

日本树莺

据高玮等(1985)对11个巢观察,巢多筑在灌丛特别稠密的地带,雌鸟营巢。一般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营巢,晚者延至6月下旬。营巢期4-5天。据9个巢调查,巢多筑在茂密灌丛的一簇小灌木的中、下部,平均距地面(0.12±0.02)m,最高者0.23m,低者0.085m。虽距地面较近,但未发现地面巢。

巢呈杯形、椭圆形。巢的外壁由禾本科的叶和细茎,以及山槐、柳、栎、山杨的枯叶以及玉米、果实的外皮构成。巢的内壁由细草根和树叶组成,内壁以树木韧皮纤维、兽毛、鸟羽。巢开口于上部。

日本树莺

据5巢测量(赵正阶等,1985):外径5-9cm×10-12cm,内径5-6cm×6-7cm,深8-9.5cm×10-15.5cm、巢口直径5.5-5.5cm;另据9巢测量(高玮等,1985),巢内径:长(6.6±0.16)cm、宽(6.17±0.08)cm;外径:长(10.39±0.94)cm、宽(8.97±0.48)cm、深(9.3±0.44)cm、高(14.97±0.67)cm。巢口距巢底高(9.49±0.58)cm。巢口为(5.68±0.17)cm×(5.07±0.15)cm。筑巢树高1.4-1.5m巢口一般背风。

日本树莺还有营群巢的习性。据高玮等(1985),1981年在松江调查,曾发现3个巢,仅在10m范围之内,巢间距离最近者为2m。未曾发现与同种鸟的格斗和驱逐行为。但当人走近巢时,雄鸟常从别处飞来惊叫不息,雌鸟也在灌丛中惊叫,在孵卵和育雏期间尤为明显。

日本树莺

繁殖期间,雄鸟常在巢的附近警戒。

巢建造成后,即开始产卵,一般于早晨5:00以前产卵,日产1枚,年产一窝。每窝产4-6枚,以4-5枚为最常见。

卵呈椭圆形,砖红色,缀以紫褐色块状斑,尤以钝端密集,个别卵在钝端形成紫褐色环。卵的大小(20枚)19.2mm×14.6mm,卵重2.1(1.6-2.5)g。

日本树莺

第1枚卵产出后即开始抱卵。抱卵由雌鸟承担,雄鸟在附近警戒,若遇异常情况或危险时即发出惊叫声,雌鸟立即从巢中飞出,并发出惊叫,待危险过去,方回巢继续抱卵。

孵化期15-16天。雌鸟恋巢性较强。孵化率9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