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纹苇莺

细纹苇莺(拉丁学名:Acrocephalus sorghophilus),是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
细纹苇莺
英文学名
Speckled Reed Warbler
细纹苇莺

1苇莺叫声

苇莺叫声:响亮刺耳而不连贯的鸣声;喉音甚重,杂以尖厉高叫及低沉的呱呱声。叫声包括生硬的tack及吱声churr。苇莺唱的曲子基本是四音节一句,与四言的《诗经》恰好有共同的节拍。至于唱的具体内容,你可以填不同的歌词。你既可以听成“关关雎鸠”,也可听成“呱呱唧唧”或别的什么。我家四姑在苇塘边柳阴下,听着苇莺的对唱,曾给我讲过一个动人的故事。说小时候有 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但为家庭所不容,他们便坐了一只小舟逃到大湖。 在船上过了一段艰辛而幸福的飘泊日子,有一天暴风雨袭来,舱里积满了水。男的急忙呼喊:快刮水!快刮水!女的急忙呼喊:快撑船! 快撑船!就这样,在“撑撑撑撑”、“刮刮刮刮”的呼喊声中,小舟沉没了。据说,苇喳子就是他们变的。于是它们就整天对唱“撑撑撑 撑”、“刮刮刮刮” …… ”

细纹苇莺

2形态特征

细纹苇莺中等体型(13厘米)的苇莺。上体赭褐,顶冠及上背具模糊的纵纹。下体皮黄,喉偏白。脸颊近黄,眉纹皮黄而上具黑色的宽纹。比黑眉苇莺上体色淡且纵纹较多,嘴显粗而长

细纹苇莺

虹膜为褐色;嘴巴上嘴为黑色。

下嘴偏黄;脚一般为粉红色。

3地理分布

中国东部特有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在菲律宾。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据推测在辽宁及河北东北部繁殖。迁徙经河北、江苏、湖北及福建至吕宋岛(主要河流有卡加延河、邦板牙河、巴士格河等。北部受台风影响较大。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中央平原为全国重要粮食产区;南部和东南部是重要经济作物区,60%以上耕地种植椰子,其次是蕉麻;北部和西北部为烟草主要产区。内湖和奎松两省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产区)。

细纹苇莺

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岛和岛屿,陆地面积与海洋相比,显得很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于北部,主要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于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阔水深的南海总是呈现碧绿或深蓝色。南海地处低纬度地域,是我国海区中气候最暖和的热带深海。南海海水表层水温高(25℃~28℃),年温差小(3℃-4℃),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南海盐度最大(35%),潮差2米)芦苇丛中生活着一种体形酷似苇叶的苇莺鸟。遇到敌害接近时,它的两只脚紧紧地攀附在芦苇秆上,整个身体向上,嘴巴朝天,全身伸得笔直,一动不动,就像一节芦苇一样,很难被认出。

细纹苇莺

4生活习性

细纹苇鶯繁殖苇莺在长白山区是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常见鸟类,栖息在近水的灌丛中。每年5月下旬迁来,在繁殖地停留约80—100天。每窝产卵5枚,孵化期为13—14天。 雌、雄鸟均参加育雏,育雏期11—12天。雏鸟体重增长的logistic方程。育雏期食性以蚊、蝇、鳞翅目幼虫为主,可消灭大量害虫。

细纹苇莺

并于夏季取食于芦苇地,但迁徙时见于黍米地。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常栖匿于河边或湖畔的苇丛间,有时也飞至附近的树上。在繁殖时期,常高踞巢附近的芦苇顶端及树枝上,高声鸣叫。鸣声富于音韵,颇为动听。性十分机警,常突然飞向更动地方。

生活习性据推测繁殖并于夏季取食于芦苇地,但迁徙时见于黍米地。我国南海(南海地处热带,海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珊瑚碓和珊瑚岛,它们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湛蓝的海面上。

5饲养管理

1、鸟的选择 野生成年细纹苇莺较难适应人工环境和饲料,成活率较低,即使有活下来也很少鸣叫,因而一般捕获当年幼鸟饲养。

细纹苇莺

2、笼的特点 细纹苇莺为中型食虫笼鸟,点额笼饲养较好,也可用画眉笼。

3、饲料和喂法 细纹苇莺是典型食虫鸟,而且主食细小昆虫,因而对人工饲料要求较高。通常喂的粉料要比点颏的粉料细,更富营养和易于消化。配比为绿豆面、黄豆面、熟鸡蛋黄、淡水鱼粉按4:2:3:1的比例。昆虫宜为较嫩的幼虫及蛹,如刚脱皮的黄粉幼虫及蛹、玉米螟幼虫、皮虫之类。粉料为常备饲料,每天喂一食抹细肉沫、昆虫幼虫拌粉料。

细纹苇莺

4、管理和调教 新掳获的细纹苇莺幼鸟须“捆膀”后放到有笼罩的黑暗笼中,用较稀的软料和活的昆虫幼虫诱食。待鸟认食后再逐渐增加软料的浓度,至能吃干粉料才算真的成活。在可能条件下尽量让鸟水浴,浴后立即把水盘取出,笼垫经常更换,保持清洁,以防腐蚀鸟足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