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眶雀鹛

灰眶雀鹛(拉丁学名:Alcippe davidi),是幽鹛科,雀鹛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
灰眶雀鹛
英文学名
David’s Fulvetta
灰眶雀鹛

1外形特征

体型略大(14厘米)的喧闹而好奇的群栖型雀鹛。上体褐色,头灰,下体灰皮黄色。具明显的白色眼圈。深色侧冠纹从显著至几乎缺乏。

灰眶雀鹛

虹膜-红色;嘴-灰色;脚-偏粉。

叫声:鸣声为甜美的哨音ji-ju ji-ju,常接有起伏而拖长的尖叫声。受惊扰时发出不安的颤鸣声。以"呸"声易吸引此鸟。

灰眶雀鹛

2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及台湾,缅甸东北部、东部,印度支那北部。

灰眶雀鹛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于中等海拔区。亚种yunnanensis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北部,fraterculus于云南西南部,schaefferi于云南东南部,rufescentior于海南岛,morrisoniana于台湾,hueti从广东至安徽,davidi从湖北西部至四川。

灰眶雀鹛

3生活习性

食 性: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虫,也吃植物果实、种子、苔藓、植物叶、芽等植物性食物。所吃昆虫各类主要有甲虫、毛虫、鞘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膜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蜻蜓目昆虫以及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榕果、浆果、草莓、花蕊、苔藓、悬钩子、果实、杂草种子、叶芽等,偶尔也吃少量谷粒等农作物。

灰眶雀鹛

习 性: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常成5-7只至10余只的小群,有时亦见与其他小鸟混群,频繁地在树枝间跳跃或飞来飞去,有时也沿粗的树枝或在地上奔跑捕食。常常发出‘唧、唧、唧、唧…’ 的单调叫声。

灰眶雀鹛

4生长繁殖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灌丛近地面的枝杈上,巢距地高0.2-2m。巢呈深杯状,主要由草叶、草茎和草根等材料构成,有时还有树叶和苔藓掺杂在一起。巢的大小为外径8.3cm,内径4.5cm,巢高6.3cm,深4.6cm。每窝产卵2-4枚,卵白色、密被有淡棕黄色斑点,卵为梨形,大小平均为19.6mm×15mm 。在台湾发现一巢筑于离地约 2m 的树上,巢呈碗状,主要由树叶、树皮、草叶、苔藓和芒草茎等材料构成,巢的大小为口径 6cm,巢高 7cm,深 4cm,窝卵数3-4枚,卵乳白色、被紫红色斑点,以钝端较多,卵的大小为20mm×15mm。

灰眶雀鹛

5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地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森林和灌丛中,在原始林、次生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以及林缘灌丛、竹丛、稀树草坡等各类森林中均有分布,在油茶林、竹林、果园等经济林以及农田和居民点附近的小块丛林和灌丛内都见有活动,是雀鹛属鸟类在中国分布最广的一种。

灰眶雀鹛

6保护级别

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