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鹦鹉属

玫瑰鹦yīng鹉wǔ属(学名:Platycercus),包含6个种、17个亚种。

中文学名
玫瑰鹦鹉属
英文学名
Platycercus
玫瑰鹦鹉属

1该属简介

玫瑰鹦鹉属(学名:Platycercus)特指某些澳大利亚的长尾鹦鹉(parakeet)种类。是典型的攀禽, 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羽毛的花纹具有明 显的特色,背羽呈扇形,面颊有颜色。背上的羽毛以黑色为主体,而在每一个羽毛边则有对比色以呈现出扇型的感觉。晚成雏。栖息于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农耕区等。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是花朵、花蜜、草类与树木的种子等,通常4-6只成群活动,繁殖期多在9-1月间。

玫瑰鹦鹉属

2外形特征

玫瑰鹦鹉属共有8种鹦鹉,最明显的特色是羽毛的花纹。其一是他背羽呈扇形;其二是他面颊皆是有颜色。所有的玫瑰鹦鹉背上都是以黑色为主体,而在每一个羽毛边则有对比色以呈现出扇型的感觉。然后在脸颊上也都会有着一块对比的颜色饰片存在着。依据种类的不同,这些颜色有可能是绿色、红色、黄色、白色、或者是蓝色的。但这种特色是每一只玫瑰鹦鹉都可以见到的。 东澳洲的玫瑰鹦鹉大致可分为两个族群:一个是有着蓝色面颊的深红玫瑰鹦鹉,另外一种则是白色面颊的东部玫瑰鹦鹉。

玫瑰鹦鹉属

玫瑰鹦鹉虽然种类繁多,但所有玫瑰鹦鹉 间亦存在着共同的特色,主要包括扇形的羽毛排列方式以及翅膀和尾巴都有特殊的蓝色边;再则根据其颊部区域的颜色可大致分成两组:第一组是颊部圈圈内为白色的,如:澳西玫瑰鹦鹉 、东部玫瑰鹦鹉 、蓝颊玫瑰鹦鹉等;第二组是颊部区域内为蓝色的,如:深红玫瑰鹦鹉 、黄色玫瑰鹦鹉 和绿色玫瑰鹦鹉等。
玫瑰鹦鹉的翅膀前端及尾巴为带有光泽的蓝色。非常漂亮。有的品种胸部、颈部以及头部为鲜红色,白色的脸颊,背部为黄色,但羽毛有黄绿色的边缘,尾部的上腹羽是黄绿色,下腹羽是红色,棕色的眼,灰白色的喙及黑灰色的脚。母鸟的喙较小,红色较淡,且眼睛的周围有灰棕色的羽毛。

玫瑰鹦鹉属

英文名称Rosellas 这个字基本上就是在形容 rose ( 玫瑰)、rose-coloured ( 玫瑰色的) 、 roselike ( 似玫瑰的),尤其是观看其背羽的花纹,宛如片片玫瑰花瓣。

3栖息环境


玫瑰鹦鹉与其它的澳洲鹦鹉一样,常至农作物区觅食,造成严重的农作物损失,经常可在年雨量超过500毫米的森林中发现它们的踪迹,北部地区的族群喜爱栖息在海拔600-1500米的丘陵林地中,但海拔450-1900米皆可发现其族群,南部地区的族群则活动于各种高度的区域。

玫瑰鹦鹉属

4生活习性

野外的玫瑰鹦鹉并不怕人,有人接近时不会惊慌地逃开,常至公园、花园或住家后院让人喂食,天然食物包括花朵、花蜜、草类与树木的种子等,通常4-6只成群活动。

5分布范围

分布在澳洲东部的海岸区,主要栖息在新南威尔斯东南部,维多利亚的海岸地区,南澳大利亚东南方小面积的沿海地区与袋鼠岛,东北部则分布在昆士兰东北部沿海地区及其东南部地区,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一些小岛上也有分布。

玫瑰鹦鹉属

6繁殖方式

繁殖期多在9-1月间,求偶时雄鸟会靠近雌鸟翅膀微开且不停地拍动,尾部也会一直摆动,头部不停地晃动、鼓起胸前的 羽毛且持续地发出啁啾的鸣叫声,之后雄鸟会有喂食雌鸟的行为出现,这表示配偶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主要筑巢于树洞内,一窝产3-8颗蛋,孵化期约21天,雄 鸟一天喂食雌鸟2次,5周后幼鸟羽毛长成,再与亲鸟相处一个月后即离巢。

玫瑰鹦鹉属

笼养鸟需定期作驱虫的工作,新引进饲养的鸟适应环境后十分强壮,能耐低温,成鸟较有侵略性,购买时注意雄鸟是否对雌鸟有攻击性,需成对分开饲养,喜爱啃食树枝。

挖人工繁殖,准备提供深的巢箱和软木,以提供繁殖之用,注意观察雄性是否过于猛烈的追逐雌性,事实证明有的雄鸟比其 他雄鸟更富于进攻性,如果雄鸟猛烈进攻雌鸟的话,可以让雄鸟离开巢舍一段时间,或者剪去他的一只翅膀上的飞羽。还要注意观察成鸟是否会啄食雏鸟的羽毛,可 以在雏鸟身上撒些芦荟粉来避免这种情况,当幼鸟可以独立取食后,就要把它们移走,否则当成鸟想再次筑巢时,就会攻击幼鸟。

饲养方法: 以桉树子,小米,少许向日葵子以及绿色蔬菜饲养。这种健壮的鸟饲养在3.6米长的鸟舍中,鲜艳的羽毛在阳光下十分的美丽

7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