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猛雀鹀

巴氏猛雀鹀(拉丁学名:Peucaea aestivalis)是鹀科,珀卡雀鹀属的一种鸟类。

中文学名
巴氏猛雀鹀
英文学名
Bachman’s Sparrow
巴氏猛雀鹀

1外形特征

松林猛雀鹀是小型鸣禽,共有3个亚种,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体羽似麻雀,成鸟后,颈有灰色和黑色条纹,冠和背部棕色,眼纹灰白色, 胸部有斑纹,腹部以下白色。外侧尾羽有较多的白色。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

体重11.5-17g;体长115-150mm;嘴峰8-10mm;翅60-78mm;尾54-65mm;跗蹠16-19mm。

巴氏猛雀鹀

2栖息环境

松林猛雀鹀是一种非迁徙的鸟类,但严寒时,它们可能会从一些最北端的领土撤退。栖息于森林,地表植被致密和零星的灌木和树丛中,包括砍伐后的新生林和开放的松林。

3生活习性

该物种主以草子、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除吃草子、谷子、糜子和灌木浆果等植物性食物外,还吃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及昆虫幼虫和卵。

4分布范围

分布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北部的中部地区,田纳西,肯塔基和密苏里州部分地区,弗吉尼亚州,俄克拉荷马州东西部,德克萨斯州东部,很少出现在偏北地区,其历史悠久的养殖范围,包括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俄亥俄,西弗吉尼亚州,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的一部分地区。

5繁殖方式

繁殖季节一般从4月开始,持续到八月。繁殖栖息地是开放的松树林。圆顶巢通常建在草丛或灌木附近的地面上。雌鸟通常一巢产3-5枚卵,孵化期14天,平均育雏期为9天,刚起步和独立生活之间的平均时间为25天。双亲育雏。

6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2年鸟类红色名录—— 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