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眼灯草鹀

暗眼灯草鹀(拉丁学名:Junco hyemalis)是鹀科,灯草鹀属的一种鸟类。

中文学名
暗眼灯草鹀
英文学名
Dark-eyed Junco
暗眼灯草鹀

1外形特征

暗眼灯草鹀体长14-16厘米,翼展18 -25厘米,体重18-30克。成鸟通常有灰色的头、脖子和胸部,侧面则完全是板岩灰色,灰色或褐色的背部和翅膀,腹部白色和尾下均为白色,特别是在大覆羽和三级飞羽的黑色翅膀,可见灰白色的边缘。共有十六个亚种,不同的亚种羽毛的颜色有区别。白色外尾羽在飞行时和地面跳跃时闪烁。啄通常为浅粉红色。雄鸟通常比雌鸟颜色更深一些。幼鸟通常有浅色条纹,最初啄有淡黄色边缘,并有肉垂方便父母喂养。

虹膜深褐色,腿是深褐色或灰褐色肉。一年四季羽毛不会改变,但繁殖季节外,喙尖会稍微变暗。

暗眼灯草鹀

2栖息环境

暗眼灯草鹀在繁殖季节,频繁的活动于不同的针叶树和阔叶树,河流边的森林,平时栖息于开阔的林地,和森林接壤的牧场和老谷仓。这些鸟类避免在茂密的森林内活动,偏好的森林边缘和空地。冬季,选择杂草丛生的草地,也散落在林区,篱林接壤的住宅区,城镇和农田。垂直分布在海拔3500米以下。

暗眼灯草鹀

3生活习性

暗眼灯草鹀常在地面上行走,跳跃。在秋冬季节非常合群,形成15到25只的小群活动,也和其他雀类混群。在清晨日出前25至30分钟就已经开始活动,在黄昏前约45分钟,返回栖息地休息。白天活动主要是觅食。夏季,平均每天4个半小时寻觅食物,冬季要花费约6小时。冬季食物有的,大多选择往南迁移。

主食昆虫,毛毛虫,甲虫和蚂蚁,从秋天开始,植物材料在其饮食变得更加重要。

暗眼灯草鹀

4分布范围

分布于巴哈马,百慕大,加拿大,开曼群岛,墨西哥,波多黎各,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美国,丹麦,直布罗陀,冰岛,爱尔兰,牙买加,挪威,波兰,俄罗斯联邦,英国维尔京群岛。

5繁殖方式

4月开始产卵季节。雌鸟用1至9天时间建巢。雄鸟选择的位置,运送材料。巢通常是放置在地面上,清理出一个小凹陷的边缘。巢一般隐藏在树桩、灌丛或树木附近的草丛中。有时也建在灌木或树的树枝上,距地面50厘米至2米以上。巢是杯形结构,内部用精草,苔藓和动物毛衬里。每季产3-6枚椭圆形的卵,长约19毫米,白色或浅绿色,上面有褐色斑点,略带光泽。孵化期仅12或13天。双亲共同育雏,小鸟出生2天睁开眼睛,一周后长出羽毛,离巢期9-13天,期间小鸡仍然部分依赖父母,至少3个星期。

暗眼灯草鹀

6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低危(LC)。

暗眼灯草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