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头八色鸫

栗头八色鸫(拉丁学名:Rusty-naped Pitta)是八色鸫科,蓝八色鸫属的一种鸟类。

中文学名
栗头八色鸫
英文学名
Rusty-naped Pitta
栗头八色鸫

1外形特征

栗头八色鸫的体色不如其他八色鸫艳丽,头顶至后颈均为亮金栗色,与其他八色鸫的区别明显。头顶、头侧、枕、颈、后颈等整个头部亮金栗色,眼后有一黑纹,大多被隐藏而不显,眼生黑褐色,背、肩、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铜绿色而富有金属光泽。背部为铜绿色,具黑褐色矢状斑纹,腰沾蓝色,比较鲜艳而富于金属光泽。前额、颏、喉至上胸部渲染葡萄红色,下体的茶黄色。雌鸟的体色与雄鸟相似,但颜色不如雄鸟鲜艳。虹膜棕红或红褐色;上嘴黑色,下嘴黄褐色;跗蹠灰白色或角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07g,♀100-135g;体长♂246mm,♀238-260mm;嘴峰♂27mm,♀26-29mm;翅♂118mm,♀114-124mm;尾♂67mm,♀61-76mm;跗蹠♂53mm,♀55-58mm。(注:雄性—♂;雌性—♀)。

栗头八色鸫

2栖息环境

栖息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热带地区,在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下的荫湿处活动觅食。

3生活习性

不结群,冬季或夏季均见单个或成对活动。脚长而强健,善于奔跑、跳跃,频频用脚翻转地上的枯枝落叶,寻找食物。以鞘翅目锹甲科及象甲科昆虫、膜翅目蚂蚁、蚯蚓、白蚁,以及种子和果实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尖啸声“chow-whit”似蓝八色鸫,但第一音节较短。流水般的降调“ poouw”声。告警时发出爆破音“tchick”。

栗头八色鸫

4分布范围

分布于缅甸东北部密支那至南部勃固区及丹那沙林,东部南掸邦至中南半岛的越南北部、西部,老挝东北部、中部,泰国北部,马来半岛。在中国分布于云南盈江、潞西、孟连、勐海、屏边、绿春、河口、马关等地。

栗头八色鸫

5繁殖方式

繁殖期因地区而有所不同,在缅甸,产卵季节主要是在5月至7月,在泰国是8月至9月,在印度次大陆最迟是9月中旬至10月。一般选择雨季中间或快结束的时候。巢大部分筑于高湿度森林中,建在林区非常深和陡峭沟壑,岩石峭壁,巨石上的苔藓和蕨类植物上。

通常营巢于竹林、次生林或灌丛中地上,很少到茂密的森林中营巢。但也有的巢建在树上,入口处正面临树,其中只有部分可以接近巢。可允许成鸟监视潜在的入侵者并在面临危险情况下迅速逃生。放置在树木上的巢约50厘米宽,20厘米深,入口处直径为9厘米。修建的巢像一个留下入口的松散球状,结构较为粗糙,主要用细枝、竹叶、苔藓、地衣、草茎和根构成,巢口多开在近地端处,一般多有落叶或其他碎片等隐蔽物将巢掩埋。在由竹子为主的地区,建巢的是主要构材中竹叶就占了很大比例。巢安放在距地面不同的高度,从2.50米至4米。每巢产4-5枚卵,最多达7枚。颜色从淡红色、暗紫色或白色有所不同。雌雄共同建巢、孵化和喂雏的。孵化持续约17天。

栗头八色鸫

6亚种分化

1.栗头八色鸫指名亚种(学名:Pitta oatesi oatesi),分布于缅甸,老挝和泰国东北部。

2.栗头八色鸫云南亚种(学名:Pitta oatesi castaneiceps),分布于中国(云南)、越南和老挝。

3.栗头八色鸫老挝亚种(学名:Pitta oatesi bolovenensis),分布于老挝和越南。

4.栗头八色鸫马来亚种(学名:Pitta oatesi deborah),分布于马来半岛中部。

7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栗头八色鸫

保护级别

8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