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白喉林莺

灰白喉林莺(拉丁学名:Sylvia communis)是莺科,林莺属的一种鸟类。

中文学名
灰白喉林莺
英文学名
Common Whitethroat
灰白喉林莺

1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14厘米)而色彩艳丽的林莺。上体灰褐;大覆羽、次级飞羽及三级飞羽羽缘棕褐而成翼上斑纹;白色的喉羽蓬松,尾下覆羽白;下体偏白,胸、两胁及腿沾皮黄色;外侧尾羽白色;有时隐约具偏白色的眉纹。白喉林莺上体多灰色且更显单色,无棕色的翼斑。 虹膜-红褐;嘴-深色,下嘴基黄色;脚-粉色。

灰白喉林莺

2分布范围

新疆(西部喀什、天山、阿克苏、东部哈密、北部阿勒泰、塔城、青河、准噶尔盆地、中部吐鲁番)(繁殖鸟);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科拉半岛,往南穿过波罗的海,俄罗斯欧洲部分,英伦三岛,德国,丹麦,波兰,法国,一直到地中海沿岸,包括非洲西北部,往东经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克里米亚,远东,高加索,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中亚到叶尼塞河,蒙古西部和阿富汗等地,越冬于非洲,迁徙经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等地。

灰白喉林莺

3分类讨论

灰[白喉]林莺全世界共计有3亚种,即指名亚种S. c. communia、高加索亚种S. c. icterops和伊宁亚种S. c. rubicola。我国境内有2亚种,即高加索亚种S. c. icterops和伊宁亚种S. c. rubicola。Vaurie(1959)、郑作新(1978,1987)曾将伊宁亚种S. c. rubicola作为高加索亚种S. c. icterops的同物异名,而郑作新(2000)和其它学者仍将它们分为2亚种。

灰白喉林莺

4生活习性

炫耀及鸣唱时膨出白色的喉羽。性隐蔽,藏隐于高大灌丛及矮树丛。

5鉴别特征

小型鸟类(体长13-15cm)。头顶至后颈呈灰色,其余上体概呈灰褐色(包括翅上覆羽和尾羽)。下体除颏、喉白色外,余部概呈淡粉红白色。

灰白喉林莺

6生态

灰白喉林莺栖息于多种多样生境,自低海拔到1800m亚高山的荒漠、林缘、溪流、湖泊岸边灌丛以及人工林、路边树丛、农田、果园、公园的小树丛内。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也常和其它林莺混群在灌木丛枝叶间穿梭觅食,有时亦到地面或飞向空中捕食昆虫。繁殖期间常站在树丛顶端鸣唱,若遇异常情况,即飞落入灌丛中逃遁。

叫声包括颤鸣,偏高的"tac tack”及带鼻音的"tcharr”声。鸣声为几声断续似刮擦声的颤音,其典型为以"che-che worra che-wi”声开始及种种变调(约翰·马敬能等,2000)。

灰[白喉]林莺主要以昆虫及昆虫幼虫为食,亦兼吃少量种子、果实和浆果等植物。

繁殖期5-7月。筑巢于距地面0.2-1.5m,有时到2m的灌木丛中,多置于茂密的灌木枝叶间,难得发现。巢呈杯状,通常由枯草茎、叶组成,内垫以更细的草茎、须根和柔软的植物纤维。巢的外径8.5-13cm、内径5-6cm、高5-7.7cm、深2-5cm。雌鸟承担主要营巢工作,雄鸟有时也参与营巢工作。

每窝产4-6枚卵,卵呈灰白色或乳白色,缀以褐色或橄榄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5-17.2mm×12-13.3mm。雌雄共同负担孵卵和育雏工作。孵化期10-11天,育雏期11天左右。

灰白喉林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