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鸬鹚

南极鸬鹚(拉丁学名:Leucocarbo bransfieldensis)是鸬鹚科,蓝眼鸬鹚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

中文学名
南极鸬鹚
英文学名
Antarctic Shag

1外形特征

鸟嘴强而长,上嘴两侧有沟,嘴端有钩,适于啄鱼;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在成鸟完全隐闭;眼先裸出;颈细长;两翅长度适中,缺第五枚次级飞羽;尾圆而硬直,有12—14枚尾羽;脚位于体的后部;跗蹠短而无羽;趾扁,后趾长,有蹼相连。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

南极鸬鹚

2分布范围

分布于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南极半岛以及南设得兰群岛、南乔治亚岛等若干座岛屿。)通常只在近海活动并以深潜捕食。

南极鸬鹚

3生活习性

飞翔能力强、能在陆地、海冰和水上栖息,主要以南极磷虾为食,也食鱼和乌贼。

南极鸬鹚

4生长繁殖

在南极的夏季繁殖,大都在南极半岛和亚南极的岛屿上筑巢生蛋,通常逐巢在陡峭的海岸岩坡,一次可产3个白色或淡蓝色的蛋,并可同时抚育3只幼鸟。小雏鸟无羽毛,在寒冷的南冰洋活动之海鸟中是极为特异的。

双亲都参加抚育雏鸟工作,喂雏的方法是把鱼贮藏于粗大的食管内,在喂食时,亲鸟张开嘴,雏鸟伸嘴入亲鸟的咽部,在亲鸟的口腔内啄食半消化的鱼肉。喂水时,亲鸟将取来的淡水从嘴喷出,注入雏鸟嘴里。雏属晚成性。一般两个月左右就可随其父母下海游泳、捕食。

南极鸬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