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钳嘴鹳

非洲钳嘴鹳(拉丁学名:)是鹳科,钳嘴鹳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

中文学名
非洲钳嘴鹳
英文学名
African Openbill
非洲钳嘴鹳

1形态特征

非洲钳嘴鹳体型很大,体长80-94厘米,体重1-1.3千克。全身羽毛整体是黑色的,胸部和背部泛绿色、棕色和紫色的光泽。腿黑色,眼睛灰色。下喙有凹陷,喙闭合时有明显缺口。虹膜白色至褐色;脸部裸露皮肤灰黑色;鸟喙褐色、较厚,显得非常巨大,且有明显的弧形缝隙,宽达6毫米。

幼鸟全身羽毛是比较浅淡的褐色,羽毛尖端显得苍白。

非洲钳嘴鹳

2栖息环境

栖息于热带湿地,栖息地包括水田、浅海滩、河口湿地、淡水和苦咸水湖泊。水田往往是农业区和稻田。这些湿地是平均海拔385-1100米,深度10-50厘米。钳嘴鹳是涉禽,因此,需要相对潮湿和降雨量充足的觅食地。

3生活习性

迁徙鸟类。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繁殖期形成大群建巢,与其他鹳及水禽混群,在大树上筑巢。有效地抵御食肉动物的猎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和触觉去感知它们所处的环境;像其他鹳,在很大程度上是静音,由于没有空洞的肌肉,因此发声是非常小。在非常接近的距离,就可以听到沙哑的低叫声噪音。

是食肉动物。在沼泽地和沿海滩涂觅食软体动物。主要包括两栖爬行类、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和甲壳类动物,如软体动物、螃蟹、蠕虫、青蛙、蜥蜴、蛇、虫、鱼。常离开居住地,不停的寻找食物。通常独自觅食。在水中,用触觉和视觉定位猎物。有时跟踪猎物,努力捕捉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鹳吞下猎物的整体,然而,也可能会利用自己尖锐的下颌骨粉碎硬壳猎物并提取它们的肉。

非洲钳嘴鹳

4分布范围

原产地: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加纳、肯尼亚、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多哥、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游荡:赤道几内亚、毛里塔尼亚。

非洲钳嘴鹳

5繁殖方式

主要是一夫一妻制,但是极少数情况下也有报道是一夫多妻制的。在繁殖季节,通常成对早早在树上占据筑巢。有的雄鹳如果到达的晚了,就会抢占并要求分享筑巢地点,会发生种内的攻击。雄鸟是筑巢的主力,雄鸟一般收集建筑材料,而雌鸟保卫筑巢地点。在交配过程中,钳嘴鹳互相靠近,雄鸟和雌鸟并排在树枝上休息,啄对方的头。交配时往往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并最终配对。繁殖期通常是6-12月之间。在季风的几个月峰值时,此时有足够的降雨滋润和丰富的食物。父母双方共同筑巢,用树叶、草、树枝和树枝。雌鸟每窝产2-5枚卵。双亲共同孵蛋,27-30天孵化。雏鸟在35至36天内完全依赖父母喂养,双亲轮流出去觅食,但是雌鸟花更多的时间在鸟巢内。雏鸟要持续依赖父母喂养直到60天达到性成熟。此时,雏鸟离巢。 

非洲钳嘴鹳

6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7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非洲钳嘴鹳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