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嘴河燕鸥

黄嘴河燕鸥(拉丁学名:Sterna aurantia)是叫鸥科,燕鸥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

中文学名
黄嘴河燕鸥
英文学名
River Tern
黄嘴河燕鸥

1鸟种简介

黄嘴河燕鸥(学名:Sterna aurantia,英文名:River Tern)为鸥科燕鸥属的鸟类,英文名直译为河燕鸥。头顶黑色,嘴大嘴黄,尾长而分叉。栖于淡水水域,偶尔在沿海小型河口。飞行缓慢有力,修长的两翼及尾显其特色。与其他燕鸥混群。常歇于沙洲。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黄嘴河燕鸥

2形态特征

黄嘴河燕鸥为中型水禽,夏羽的前额、头顶、枕部,包括冠羽和眼下缘至耳区的整个头顶部为黑色,并且具有绿色的金属光泽,与鸥属和浮鸥属种类明显不同。眼的下缘有星月形的白斑。背部、肩部和翅上的覆羽为暗灰色。腰部、尾上覆羽和尾羽的颜色呈淡灰色,外侧两对尾羽几乎为白色。外侧尾羽特别延长,而且很尖,使尾羽呈深叉状,与浮鸥较短的尾羽不同。眼睛以下的头侧部、颈侧部、颏部、喉部和整个下体均为白色。冬羽前额为暗白色。头顶和枕部为暗灰色,具白色的纵纹,眼区和耳覆羽为黑色。其余部分和夏羽非常相似。

虹膜深褐色或蓝黑色。嘴黄色,冬季较暗并且带有黑色的尖端,脚和趾为红色,爪黑色,但趾间的蹼不呈深凹状,与浮鸥属鸟类不同。

大小量度:体长346-384mm、嘴峰32-37mm、翅259-277mm、尾140-198mm、跗蹠16-18mm。

黄嘴河燕鸥

3栖息环境

栖息于山地和平原上的江河地带,有时也出现于河流沿岸大的湖泊和沼泽中。

4生活习性

黄嘴河燕鸥为留鸟,常单独或成2-3只的小群活动,频繁地在江河的上空飞翔,很少停息。飞行轻快而敏捷,缓慢而悠闲,往来于青山绿水之间,发现食物后则急速落入水中,取食后再升入空中。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蛙、蝌蚪、甲壳类和水生昆虫。飞行缓慢有力,修长的两翼及尾显其特色。与其他燕鸥混群。常歇于沙洲。

黄嘴河燕鸥

5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

旅鸟:阿富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中国分布于云南西部盈江、潞西、高黎贡山南段西坡的大盈江和陇川江河谷,以及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

黄嘴河燕鸥

6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3-5月。营巢于偏僻的河川岸边沙地上。巢通常由亲鸟在沙地上扒一个浅坑。每窝产卵通常为3枚,偶尔少至2枚和多至4枚。卵的颜色为淡沙石色或皮黄色,被有褐色、红褐色或紫褐色的斑点。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孵化期为18-19天。

黄嘴河燕鸥

7种群现状

黄嘴河燕鸥曾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被发现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和中国南部(云南)(del Hoyo et al. 1996) ,在伊朗和阿富汗有旅鸟的记录,尽管通常驻留在其大部分范围。全球数量估计在5万至10万个体(Delaney and Scott 2006) 。但据报道,在泰国已经非常罕见(del Hoyo et al.1996 ) 。该物种自20世纪初在老挝也有所下降(Thewlis et al. 1998) ,而且是非常接近绝迹的国家(W. Duckworth in litt. 2011)。据知在整个柬埔寨也处于下降范围( F. Goes in litt. 2011) ,在湄公河最大的野生繁殖地区,繁殖群体的数量在2007-2011年期间也大幅下跌(A. Claassen in litt. 2011)。鉴于其在柬埔寨的历史和近期急剧下降,如果不采取具体的保护措施,该物种在该地区5-10年内将走向灭绝(A. Claassen in litt. 2011) 。该物种在尼泊尔已经非常罕见,只有当地人偶尔可以看到,非本地游客难得一见,预测在2011年仅有20只,从20世纪90年代最多的数量已经迅速下跌(C. Inskipp and H. S. Baral in litt. 2011)。该物种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沿大盈江河(Yang Liu in litt. 2011 ) 进入东南亚,在印度南部更经常出现,这有可能是由水库(Praveen J. in litt. 2012)的发展中受益。同样地,该物种被描述为在印度的安得拉邦,在过去10年里已有所增加(S. Riyazuddin in litt. 2012)。

黄嘴河燕鸥

8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生效年代:1989。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