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岛咬鹃

伊岛咬鹃(拉丁学名:Priotelus roseigaster)是咬鹃科,古巴咬鹃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

中文学名
伊岛咬鹃
英文学名
Hispaniolan Trogon

1鸟种简介

伊岛咬鹃(学名:Priotelus roseigaster)是一种小型攀禽。异趾形,1、2趾向后,3、4趾向前。羽色艳丽,具金属光泽。翅短、圆,次级飞羽及内侧初级飞羽甚短;尾显较翅长,尾羽宽,羽端在成鸟近平截形,在幼鸟则形尖,最外侧3对长短差异大,越向外侧越短;跗蹠上半段被羽;颊部分裸露;两性异色。是海地的国鸟。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的潮湿山区森林及退化森林,也有在海地山区森林及一些保护区内。它们受到失去栖息地的威胁。分布在海地及多米尼加共有的伊斯帕尼奥拉岛。

伊岛咬鹃

2外形特征

伊岛咬鹃体长27厘米~30厘米,黑头,深灰色脖颈,上体具是有金属光泽的辉绿色,胸部灰色,腹部鲜红色,双翼灰黑色上面有强烈对比的白色条纹,尾巴深蓝色的。鸟喙橙黄色,虹膜琥珀色。

3栖息环境

该物种栖息于热带雨林,在干燥的松树林活动是需要大量的老枯树筑巢,在海拔500米~3000米的山峰都有活动,虽然它很少出现在低海拔地区。单独生活,白天栖息于溪流附近。虽然飞行速度极快,但这种鸟生性懒惰,通常栖止在灌木丛中或高枝上啁哳鸣啭。

伊岛咬鹃

4生活习性

常常单个或成对活动,多出现在树的中、上层部位,但也频繁地活动于地上。在林间飞行时多呈上下起伏的波浪式,十分迅速,但飞行距离不算太远。性情胆怯而孤僻,喜爱安静的环境,不善鸣叫,休息时多隐匿在较阴暗的地方。属于杂食性鸟类,食物包括种子、水果、昆虫等。在空中和地面上均能捕食,它的食物主要是蝗虫、螳螂、蛾类、蝶类、蜂类等各种昆虫以及它们的幼虫,有时也吃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果实、浆果与种子等。 

伊岛咬鹃

5分布范围

分布于多米尼加共和国、海地、伊斯帕尼奥拉岛。

6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3~5月,营巢于天然的树洞之中,或者在残存的树干上掘洞筑巢。每窝产卵2~4枚,卵的颜色为淡咖啡色,形状为圆形。孵化期为17~19天,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雏鸟为晚成性。[

7种群现状

伊岛咬鹃被认为是近危物种,因为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小,数量持续下降,由于其生活的整个森林退化和破碎。然而,由于范围尚未严重分散,或仅限于少数几个地点。由于这些原因,被归类为近危物种。

伊岛咬鹃

8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伊岛咬鹃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