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啄木鸟

棕啄木鸟(拉丁学名:Sasia abnormis)是啄木鸟科,棕啄木鸟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

中文学名
棕啄木鸟
英文学名
Rufous Piculet

1形态特征

棕啄木鸟雄鸟额金黄色,前头棕栗色,头顶和枕橄榄绿色而沾棕褐色。眉纹白色,宽而短,从眼上到耳羽。眼先暗灰色,脸部刚毛黑色。头侧后颈至上背棕栗色,背、肩和两翅表面橄榄绿色。背、肩微沾棕色,腰纯棕色。尾上覆羽和尾黑色,翅上覆羽橄榄绿色,翼缘棕白色。初级飞羽褐色,外缘缀有白色,次级飞羽亦为褐色,羽缘橄榄黄色,内侧次级飞羽棕橄榄色。下体从颏至尾下覆羽全为深棕色,有时颏部较淡。

棕啄木鸟雌鸟和雄鸟相似,但额和前头不为金黄色而为棕色。

棕啄木鸟的虹膜红色,眼周裸露部分暗红色。嘴淡黑色,先端较淡。跗踱与趾红色,爪肉色。

大小量度:体重♂11g,♀12g;体长♂80.5mm,♀90mm;嘴峰♂13mm,♀12mm;翅♂52mm,♀54mm;尾21ram;跗蹠11-13mm。

棕啄木鸟

2栖息环境

棕啄木鸟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阔叶林、竹林、林缘疏林、灌丛及河滩芦苇丛中。

棕啄木鸟

3生活习性

棕啄木鸟为留鸟,常单个活动,常在小树丛的小树干上螺旋式攀缘,有时也像其它雀类栖于小树和灌木上。沿树攀爬觅食,有时也到地上觅食。主要以蚂蚁和各种昆虫为食,也吃蠕虫等其它小型动物。 

棕啄木鸟

4分布范围

棕啄木鸟在中国以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贵州榕江、新华和广西瑶山;中国以外分布于锡金、尼泊尔、印度阿萨姆、孟加拉国和缅甸。

棕啄木鸟

5繁殖方式

棕啄木鸟的繁殖期为4-6月。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3-4枚,卵白色,椭圆形,大小为14-17mm×12-13mm。雌雄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

棕啄木鸟

6种群现状

棕啄木鸟的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危物种。

棕啄木鸟

7保护级别

棕啄木鸟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