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杜鹃

四声杜鹃(拉丁学名:Indian Cuckoo)是杜鹃科,杜鹃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四声杜鹃有很多有趣的鸟名:快快割麦、 光棍好过、光棍好苦、关公好哭、伯伯插田、豌豆八哥、豌豆包谷、印度杜鹃、家婆打我等等。

中文学名
四声杜鹃
英文学名
Indian Cuckoo
四声杜鹃

1鸟种简介

四声杜鹃(学名:Cuculus micropterus,英文名:Indian Cuckoo)为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的鸟类,俗名快快割麦、光棍好过、豌豆八哥、豌豆包谷、关公好哭、伯伯插田,英文名直译为印度杜鹃。叫声为四个音节,它的诸多俗名就是根据其叫声而来的。分布于北抵前苏联、东到日本、向南抵马来群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至甘肃以南各地、西至云南边境、海南等地,多栖息于平原以至高山的大森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四声杜鹃的繁殖具有巢寄生的特点。

四声杜鹃

2外形特征

四声杜鹃额暗灰沾棕,眼先淡灰色,头顶至枕暗灰色,头侧灰色显褐。后颈、背、腰、翅上覆羽和次级、三级飞羽浓褐色。初级飞羽浅黑褐色,内侧具白色横斑;翼缘白色,中央尾羽棕褐色,具宽阔的黑色近端斑,先端微具棕白色羽缘。沿羽干及两侧具棕白色斑块,羽缘微具棕色。其余尾羽褐色具黄白色横斑;羽干及两侧尾端和羽缘白色,沿羽干斑块较中央尾羽大而显著。颏、喉、前颈和上胸淡灰色。胸和颈基两侧浅灰色,羽端浓褐色并具棕褐色斑点,形成不明显的棕褐色半圆形胸环。下胸、两胁和腹白色,具宽的黑褐色横斑,横斑间的间距也较大。下腹至尾下覆羽污白色,羽干两侧具黑褐色斑块。

四声杜鹃

大小量度:体重雄性100-146克,雌性90-138克,体长雄性312-335毫米,雌性300-330毫米;嘴峰雄性23-28毫米,雌性23-26毫米;翅雄性180-215毫米,雌性183-216毫米;尾雄性146-182毫米,雌性148-170毫米;跗跖雄性18-29毫米,雌性19-26毫米。

四声杜鹃

3生活习性

四声杜鹃游动性较大,无固定的居留地。性机警,受惊后迅速起飞。飞行速度较快,每次飞行距离也较远,鸣声4声一度,声音高吭宏亮,1-2里内也可听到,有时边飞边叫,甚至晚上也鸣叫。声音似“花一花一苞一谷”,或“算黄算割”,或“光一棍一好一过”。叫声为响亮清晰的四声哨音,不断重复,第四声较低。多单独或成对活动,从未见到成群现象。

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喜吃鳞翅目幼虫,如松毛虫,树粉蝶幼虫、蛾类等,有时也吃植物种子等少量植物性食物。

四声杜鹃

4栖身环境

四声杜鹃栖息于山地森林和山麓平原地带的森林中,尤以混交林、阔叶林和林缘疏林地带活动较多。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地边树上。

5繁殖状况

四声杜鹃的繁殖期为5-7月。自己不营巢,通常将卵产于大苇莺、灰喜鹊、黑卷尾、黑喉石鹃等鸟巢中,由义亲代孵代育。四声杜鹃在中国是夏候鸟。海南岛为留鸟。4-5月迁到繁殖地,8-9月开始离开繁殖地往越冬地迁徙。

四声杜鹃

6保护级别

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7地理分布

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菲律宾,俄罗斯联邦,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