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脸鹭

白脸鹭(拉丁学名:Egretta novaehollandiae)是鹭科,白鹭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身长60–70 cm,体重550 g。成鸟相对其他鹭科鸟类要小,整体基本由三种羽毛苍白、蓝色和灰色组成。

中文学名
白脸鹭
英文学名
White-faced Heron
白脸鹭

1鸟种简介

白脸鹭(学名:Egretta novaehollandiae,英文名:White-faced Heron)是白鹭属的鸟类。活动于淡水区、沼泽地,农厂水坝,牧场地,草原,庄稼地,岸边,盐沼,潮汐泥滩,小船港口,海滩,高尔夫球场,果树园或在庭院养鱼塘。

2形态特征

前额、冠、下巴和上部喉头是白色的。顶冠颜色易变,白色有时延伸到脖子下。虹膜可以是灰色、绿色、暗黄色或桂香色,这些变化因个体而异。在眼睛和鸟喙之间是黑色。额和嘴黑色,喙基灰白色。在繁殖的季节前颈和胸部羽毛呈现粉红棕色或古铜色,而背部的羽毛则是蓝灰色。幼鸟仅喉头白色,整体羽毛更加苍白灰色,腹部是一种红棕色。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雌雄同色。

白脸鹭


3生活习性

白脸鹭在当地是游鸟,分布区域从海平面到1000 m的高度。活动于淡水区、沼泽地,农厂水坝,牧场地,草原,庄稼地,岸边,盐沼,潮汐泥滩,小船港口,海滩,高尔夫球场,果树园或在庭院养鱼塘。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

白脸鹭


4分布范围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白脸鹭

5亚种分布

(1)Egretta novaehollandiae novaehollandiae分布于龙目岛到帝汶岛、澳大利亚、新西兰。

(2)Egretta novaehollandiae parryi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北部。


6生长繁殖

在春天降雨量充沛时繁殖。两性共同筑巢孵化。在一些离地面5~12 m高的树叶茂盛的树上、灌丛枝叉上用枝条筑造浅巢。产3~5枚淡蓝色的卵,平均48.5×35 mm。孵化持续大约25天。双亲守卫小鸟3~4个星期,雏鸟在40天以后长出飞羽离巢。

白脸鹭

7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白脸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