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脚滨鹬

青脚滨鹬(拉丁学名:Calidris temminckii)是鹬科,滨鹬属其中的一种鸟类。

中文学名
青脚滨鹬
英文学名
Temminck’s Stint
青脚滨鹬

1外形特征

体小(14厘米)而矮壮,腿短,灰色,嘴尖细长。上体(冬季)全暗灰;下体胸灰色,渐变为近白色的腹部,尾长于拢翼。头顶至颈后灰褐色,染栗黄色,有暗色条纹。眼先暗褐色,眉纹不明显。多数羽毛有栗色羽缘和黑色纤细羽干纹。初级飞羽黑褐色,第1枚初级飞羽具白色羽干纹;次级飞羽暗褐色,羽端略具白缘;三级飞羽黑褐色,具浅棕色外缘。

青脚滨鹬

翼上大覆羽具白色端斑,形成白色翼斑。腰部暗灰褐色,羽缘略沾灰色;中央尾羽暗褐色,外侧尾羽灰白色,最外侧2~3对尾羽纯白色,飞行时显露。颈、上胸淡褐色,有暗色斑纹。颏、喉白色。腋羽、翼下覆羽白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腿及脚-偏绿或近黄。与其他滨鹬区别在于外侧尾羽纯白,落地时极易见,且叫声独特,腿偏绿或近黄。夏季体羽胸褐灰,翼覆羽带棕色。两性相似。叫声:短快而似蝉鸣的独特颤音叫声tirrrrrrit…

青脚滨鹬

2分布范围

中国国内分布于北京(西郊、顺义)、天津(北塘、塘沽)、河北(北戴河、新安)、山西(太原)、内蒙古(乌梁素海、呼和浩特、满洲里、海拉尔、呼伦贝尔)、辽宁(盖县、康平、辽中、盘锦、大洼、朝阳)、吉林、黑龙江(大兴安岭、泰康)、上海、江苏(盐城)、浙江、长江流域、福建(福州、长乐、泉州、厦门)、山东(黄河口)、黄河流域、湖北、广东(三水、海丰、潮安、澄海、汕头)、广西(梧州、北部湾)、海南(陵水)、重庆(秀山)、四川(成都、金堂、乐山、南充、理塘、西昌)、贵州(威宁)、云南(昆明、永善、师宗、耿马、景洪、盈江)、西藏(普兰、札达、日土、噶尔、该则、波密、当雄、江孜、珠穆朗玛峰地区)、陕西(洋县、太白、宁陕、秦岭南坡、定边)、甘肃(兰州、文县、甘南)、青海(柴达木、西宁、乌兰、河南、共和、门源、刚察、青海湖、玉树、称多)、宁夏(六盘山、永宁、银川、西吉)、新疆(昆仑山、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台湾、香港、西沙群岛(旅鸟,在南部或为冬候鸟)。分布几遍全国。

青脚滨鹬

中国以外地区繁殖地在北极圈内,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至俄罗斯楚科奇半岛。迁徙时至韩国,日本,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老挝,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加里曼丹等地及欧洲、亚洲、非洲的其他许多国家。

青脚滨鹬

3生长繁殖

青脚滨鹬繁殖地在北极苔原地区,古北界北部;冬季至非洲、中东、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及婆罗洲。大多在北回归线与赤道附近越冬。

青脚滨鹬

4种群现状

青脚滨鹬是定期出现但却罕见的过境鸟,1985年1月22日在滇池附近的稻田中遇见40~60只结群觅食,栖息地高度海拔270~1870m。在四川和西藏可分布至海拔4200 m左右的湿地。越冬群体见于云南、台湾、福建、广东及香港。

青脚滨鹬

5生活习性

青脚滨鹬是中国的旅鸟。迁徙季节多结群栖息于内陆淡水湖泊浅滩、水田、河流附近的沼泽地和沙洲,在浅水中或草地上觅食。以昆虫、小甲壳动物、蠕虫为食。同其他滨鹬,喜沿海滩涂及沼泽地带,成小或大群。主要淡水鸟,也光顾潮间港湾。被赶时猛地跃起,飞行快速,紧密成群作盘旋飞行,站姿较平。

青脚滨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