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滨鹬

黑腹滨鹬(拉丁学名:Calidris alpina)是叫鹬科,滨鹬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

中文学名
黑腹滨鹬
英文学名
Dunlin
黑腹滨鹬

1鸟种简介

黑腹滨鹬(学名:Calidris alpina,英文名:Dunlin)为鹬科滨鹬属的鸟类。眉纹白色,嘴端略有下弯。繁殖期间胸腹部黑色。喜沿海及内陆泥滩,单独或成小群,常与其他涉禽混群。进食忙碌,取蹲姿。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拉普兰省。

黑腹滨鹬

2外貌特征

夏羽头顶棕栗色,具黑褐色纵纹,眉纹白色,眼先暗褐色,耳覆羽淡白色,微具暗色纵纹。后颈灰色或淡褐色,具黑褐色纵纹。背、肩、三级飞羽黑色,具宽的栗色羽缘,使背、肩部呈明黑腹滨鹬显的栗色,有时在栗色羽缘外还缀有窄的灰色或白色边缘和尖端。翅上覆羽灰褐色,具淡灰色或白色羽缘。大覆羽和初级覆羽具白色尖端。飞羽黑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基部白色,与翅上大覆羽和内侧初级飞羽的白色尖端共同组成翅上白色带斑。腰和尾上覆羽中间黑褐色,两边白色。中央尾羽黑褐色。两侧尾羽灰色。颏、喉白色。前颈白色,微具黑褐色纵纹,到胸和胸侧纵纹更为显著。腹也为白色,腹中央有一大的黑色斑。肛区、尾下覆羽、腋羽和翅下覆羽也为白色。

幼鸟眼先和耳区褐色。后颈皮黄褐色,肩、背黑褐色,具栗色和皮黄白色羽缘。翅上覆羽褐色,羽缘皮黄色或栗色。下体白色、缀有皮黄色。前颈和胸具褐色纵纹。腹白色,两胁具黑褐色斑点。

大小量度:体重♂45-73g,♀40-83g;体长♂172-212mm,♀179-219mm;嘴峰♂31-40mm,♀32-41mm;翅♂109-123mm,♀104-125mm;尾♂46-60mm,♀48-58mm;跗跖♂21-26mm,♀22-27mm。

黑腹滨鹬

3生活习性

黑腹滨鹬常成群活动于水边沙滩,泥地或水边浅水处。性活跃、善奔跑,常沿水边跑跑停停,飞行快而直。有时也见单独活动。

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蠕虫、昆虫、昆虫幼虫等各种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主要在水边草地、泥地,沙滩和水边浅水处边走边受食。行动快速,常常跑跑停停,边跑边啄食,有时也将嘴插入泥地和沙土中探觅食物。

黑腹滨鹬

4栖息环境

栖息于冻原、高原和平原地区的湖泊、河流、水塘、河口等水域岸边和附近沼泽与草地上。

5繁殖状况

黑腹滨鹬的繁殖期为5-8月。雌雄成对营巢于苔原沼泽和湖泊岸边苔藓地上和草丛中。巢系地上的浅坑,内放有柳树叶。每窝产卵4枚,偶尔少至2枚和多至6枚。卵的颜色为绿色或黄橄榄色,被有红褐色或橄榄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1-40×23-27毫米。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21-22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行走,大约25天后即能飞翔。

黑腹滨鹬

6亚种分化

黑腹滨鹬北方亚种(拉丁亚种名:Calidris alpina centralis)。

黑腹滨鹬东方亚种(拉丁亚种名:Calidris alpina sakhalina)。

7保护等级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黑腹滨鹬

8分布范围

黑腹滨鹬分布欧亚大陆北部,往东到楚科奇半岛和阿拉斯加,欧洲西部海岸、北非和东非,以及亚洲南部、印度尼西亚、日本、墨西哥湾和中国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台湾。在中国迁徙时见于东北、西北及东南,在华南、东南沿海以及长江以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