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沙鸭属

秋沙鸭属(学名:Mergus)是雁形目鸭科的1属。共有5种。该属特点为嘴形侧扁,边缘具锯齿;雌雄鸟均有羽冠;后趾具宽阔的瓣膜,后趾连爪较其宽度(连同瓣蹼)不超过3倍,甚至仅2倍;两性羽色不同。除非洲和澳大利亚外,在其余各洲均有分布。中国有3种,即中华秋沙鸭、红胸秋沙鸭和普通秋沙鸭,主要见于东部地区,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省。

中文学名
秋沙鸭属
英文学名
Mergus
秋沙鸭属

1物种简介

鸭科秋沙鸭族秋沙鸭属的几种鸟类通称。虽然大多生活于淡水,但与番鸭和金眼鸭一同归入秋沙鸭族(一个海鸭族)。秋沙鸭是一些潜水能力极强的鸭子。主要吃鱼类,秋沙鸭的嘴和其它鸭类有所不同,细长而有发达的锯齿,适合捕捉身体光滑的鱼类。其成员绝大多数分布于寒冷的北方,只是南美洲的褐秋沙鸭以及已经灭绝的新西兰的奥克兰秋沙鸭分布于南半球。秋沙鸭是体长、有冠的潜水鸟。肉味腥臭,故俗称废物鸭。该属的代表种中华秋沙鸭为中国特产。鼻孔位于嘴峰中部;羽冠长而成双;雄鸟:头和上背均黑;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皆白色;有白色翼镜;下体白,体侧有黑色鳞状斑。雌鸟:头棕褐色;上体蓝褐色;下体白色。性机警,稍有惊动就昂首缩颈不动,随即起飞或急游至隐蔽处。在树洞中营巢。每窝产卵4枚。卵长椭圆形,浅灰蓝色,遍布不规则的锈斑,重57.2克,大小63.7×45.8毫米。

秋沙鸭属

2分布范围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秋沙鸭属

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中国繁殖于东北小兴安岭汤旺河、南岔河,长白山东北坡和西南坡以及大兴安岭南段东南坡的泰来和红花尔基一带,迁徙时路过河北,至长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越冬,包括江苏沿海、洞庭湖、贵州平塘、都匀、掌布,台湾屏东等。

3生活习性

在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森林中的河流、湖泊及河口地区,也栖息于无林的苔原地带水域中。非繁殖期主要牺息在沿海海岸、河口和浅水海湾地区。迁徙期间也有少量个体偶尔进入内陆淡水湖泊。常呈小群活动。多在近海岸潮间带及其附近的岩礁处活动和觅食。几乎整天时间都在水上,很少到岸上活功。游泳时常将头浸入水中,探视水中食物,并频频潜水。休息时常飘浮在水面。头高高举起。颈伸得很直。有时也到岸边地上休息。在陆地上行走也好。潜水时像其他秋沙鸭一样,首先身体往上一跃,然后再翻身潜入水中。每次潜水时间多在20一30秒。飞行快而直。起飞时两翅需在水面急速拍打一阵才能飞起,显得有些吃力而笨拙。性胆怯而机警。

秋沙鸭属

秋沙鸭主要通过潜水觅食,但有时也在水边浅水处将头直接仲入水中觅食。觅食时多呈小群,边游边潜水觅食、有时也分散成2—3只或单只觅食。食物主要为小型鱼类,也吃水生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

4保护等级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