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颊黑雁

白颊黑雁(拉丁学名:Branta leucopsis)是鸭科,黑雁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

中文学名
白颊黑雁
英文学名
Barnacle Goose
白颊黑雁

1形态特征

白颊黑雁身长58- 70厘米,翼展132- 145厘米,体重1400-2400克,寿命19年。羽色为漂亮的灰、白、黑色,背部色灰,面有白斑,是一种很容易识别的黑雁,颈部和胸部黑色,小脑袋纯白色,有灰色条纹环绕并与非常苍白的下体形成对比。腿和臀部是黑白双色相杂,嘴黑色并在眼睛前形成一块明显的小三角。

羽毛致密;嘴多扁平,先端具嘴甲;前趾间具蹼,后趾形小而不踏地;雌雄外形不同,雄性具交接器;尾脂腺发达;气管基部有膨大的骨质囊。

白颊黑雁

2栖息环境

栖息于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繁殖期的生境主要是由苔藓和地衣复盖的冻原或灌木冻原地带,特别是在苔原上地势较高而又比较干燥的地方,或水域附近有稀疏灌木生长的苔原地带。冬季大多出现在有耐碱植物生长的湖泊和水库周围地区,也出现在周围地势低洼的咸水湖和沿海地区,偶尔还出现在农田地里。

3生活习性

善于游泳和潜水,飞翔的速度也很快,飞行速度:每小时60至80公里。从水面上飞起时,也总是在不停地鸣叫。晚上一般栖息在水面上、水边浅水处或者沙滩上。每天黎明就成群结队地飞到草原上去觅食,中午又回到水边去休息、饮水和吞食沙粒,晚上有时也在觅食地栖息。当气候较为恶劣,特别是有暴风雨侵袭的天气下,也常到芦苇丛中躲避。在水面上汇集成密集的群体。

主要以青草或水生植物的嫩芽、叶、茎等为食,也吃根和植物种子,冬季有时还吃麦苗等农作物的幼苗,常成群觅食,群体。该雁的声音尤如高调的hogoog hogoog声和呼吁混合在一起,听起来像狗的吠声。

白颊黑雁

4分布范围

分布于比利时、丹麦、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德国、格陵兰岛、冰岛、爱尔兰、拉脱维亚、荷兰、挪威、波兰、俄罗斯联邦、斯瓦尔巴特和扬马延岛、瑞典、英国。 

流浪:阿尔及利亚、奥地利、白俄罗斯、保加利亚、加拿大、捷克共和国、埃及、匈牙利、意大利、黑山、摩洛哥、葡萄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瑞士、突尼斯、土耳其、美国。

白颊黑雁

5繁殖方式

在北极苔原繁殖,常营巢于人迹罕至的悬崖上。巢由干草等构成,里面铺垫有一些绒羽。每窝产卵4-7枚,卵的颜色为橄榄绿色和淡黄白色,由雌雁单独承担孵卵,雄雁在雌雁产卵和孵卵期间均在巢的附近担任警戒任务。当雌雁离巢觅食时,便用巢边的绒羽和草将巢掩盖起来。如果遇到入侵者来临,亲雁便高声鸣叫,声音显得焦虑不安,同时装出一副威吓的姿式,有时甚至做出准备攻击入侵者的姿势而绝不弃巢逃走。孵化期为24-25天。雏雁孵出后就已经被有羽毛,属于早成雁。当雏雁孵出以后,雄雁也加入到抚育和保卫雏雁的行列之中,与雌雁一起共同带领雏雁到植物茂密的地方觅食,40至45天后幼雁就可以和成雁一起飞行。幼雁2-3年才能达到性成熟。母雁生产后会完全换毛,三至四周无法飞行。法国圣米歇尔山上空飞行的白颊黑雁。它们每小时能飞行80公里,并且一直不停地从欧洲跨越大西洋飞到北美洲。

白颊黑雁

6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白颊黑雁

7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白颊黑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