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膀鸭

赤膀鸭(拉丁学名:Anas strepera)是鸭科,鸭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

中文学名
赤膀鸭
英文学名
Gadwall
赤膀鸭

1鸟种简介

赤膀鸭(学名:Anas strepera)中型鸭类,个体较家鸭稍小,体长44-55厘米,体重0.7-1千克。雄鸟嘴黑色,脚橙黄色。上体暗褐色,背上部具白色波状细纹,腹白色,胸暗褐色而具新月形白斑,翅具宽阔的棕栗色横带和黑白二色翼镜,飞翔时尤为明显。雌鸟嘴橙黄色,嘴峰黑色。上体暗褐色而具白色斑纹,翼镜白色。以水生植物为主。常在水边水草丛中觅食。觅食时常将头沉入水中,有时也头朝下,尾朝上倒栽在水中取食。繁殖于冰岛、英国东南部,往东横跨欧洲、亚洲一直到堪察加半岛,往南到荷兰、德国、俄罗斯中部、里海、中亚、加拿大和美国;越冬在欧洲南部、中国南部、日本、越南、印度、北非和北美南部和太平洋中的范宁岛。

赤膀鸭

2外形特征

雄鸟繁殖羽前额棕色,头顶亦为棕色而杂有黑褐色斑纹;头侧及头上部浅白色,满杂以褐色斑点;自嘴基经眼到耳区有一条暗褐色贯眼纹。后颈上部、背暗褐色;上背和两肩具波状白色细斑,较长的肩羽边缘棕色,下背纯暗褐色,具浅色羽缘。腰、尾侧、尾上和尾下覆羽绒黑色,尾羽灰褐色而具白色羽缘。两翅小覆羽和初级覆羽淡褐色,中覆羽棕栗色,外侧大覆羽亦为棕栗色,向内转为绒黑色;初级飞羽暗褐色,次级飞羽灰褐色,外侧数枚外翈绒黑色,内侧数枚外翈白色,形成黑白二色翼镜,三级飞羽淡灰褐色,边缘和羽端较淡。颏棕色,喉及前颈上部棕白色,密杂以褐色斑;颈部领圈棕红色,在后颈中部断开。前颈下部及胸暗褐色,密杂以星月形白斑,使羽呈鳞片状;腹白色,下腹微具褐色细斑。两胁与上背略同,但褐色较浅。腋羽纯白色。雄鸟非繁殖羽似雌鸟。

赤膀鸭

雌鸟上体暗褐色,具浅棕色边缘;上背和腰羽色深暗,近黑色;翅上覆羽和飞羽暗灰褐色,覆羽具白色羽缘,飞羽具棕色羽缘,亦具黑白二色翼镜,但黑色不甚浓著,翅上亦无棕栗色斑。头和颈侧浅棕白色,密杂以褐色细纹;颏和喉棕白色,无褐色细纹,其余下体白色或棕白色,除上腹外均满具褐色斑;胸和两胁尤为明显,且缀有棕色。

幼鸟似雌鸟,但翅覆羽无棕栗色,翼镜黑色部分为灰褐色,白色部分为灰棕色,腹部满杂以褐色斑。

虹膜暗棕色。嘴雄鸟为黑色,雌鸟橙黄色。嘴峰黑色,跗蹠橙黄色或棕黄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775-1000g,♀700-850g;体长♂485-550mm,♀443-520mm;嘴峰♂41-46mm,♀38-47mm;翅♂250-281mm,♀233-262mm;尾♂96-110mm,♀75-99mm:跗蹠♂35-43mm,♀34-41mm。(注:♂雄性;♀雌性)

赤膀鸭

3栖息环境

喜欢栖息和活动在江河、湖泊、水库、河湾、水塘和沼泽等内陆水域中,尤其喜欢在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水域活动,偶尔也出现在海边沼泽地带。


4生活习性


迁徙:春季于3月中旬至3月末见于华北地区,3月末至4月中旬见于东北地区,其中部分留在当地繁殖,其余继续北迁。秋季于9月末至10月中下旬见于东北地区南部,10月末至11月中旬迁至华北地区。11月中下旬大量到达南方越冬地。迁徙时常呈家族群或由家族群组成的小群迁徙。


习性:常成小群活动,也喜欢与其他野鸭混群。性胆小而机警,有危险时立刻从水草中冲出。飞行极快,两翅扇动快速而有力。


食性:以水生植物为主。常在水边水草丛中觅食。觅食时常将头沉入水中,有时也头朝下,尾朝上倒栽在水中取食。觅食时间多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多在开阔水面休息。除食水生植物外,也常到岸上或农田地中觅食青草、草子、浆果和谷粒。

赤膀鸭

5分布范围

繁殖于冰岛、英国东南部,往东横跨欧洲、亚洲一直到堪察加半岛,往南到荷兰、德国、俄罗斯中部、里海、中亚、加拿大和美国;越冬在欧洲南部、中国南部、日本、越南、印度、北非和北美南部和太平洋中的范宁岛。

主要繁殖于中国新疆天山和东北北部;越冬在西藏南部、云南、贵州、四川、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及台湾;迁徙时经过新疆、青海、内蒙古和华北一带。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哈马、巴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百慕大、不丹、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加拿大、开曼群岛、中国、克罗地亚、古巴、库拉索岛、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关岛、海地、匈牙利、冰岛、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韩国、朝鲜、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来西亚、马耳他、马提尼克、墨西哥、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荷兰、北马里亚纳群岛、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领土被占领、菲律宾、波兰、葡萄牙、波多黎各、卡塔尔、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新加坡、圣马丁岛(荷属) 、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加那利群岛) 、斯里兰卡、苏丹、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美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区域性灭绝:基里巴斯。

旅鸟:安提瓜和巴布达、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直布罗陀、格陵兰岛、瓜德罗普岛、牙买加、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索马里。

赤膀鸭

6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迁到繁殖地时己成对。营巢于水边草丛或灌木丛中,巢很隐蔽,有时也在离水域较远的地方营巢。巢域面积较大,但在一些营巢条件好的小岛上,有时巢也很密集。每窝产卵8-12枚,通常10枚,1天1枚。孵卵由雌鸟承担,但在孵卵前期,雄鸟亦常守候在巢附近,后来则离开雌鸟到僻静地方换羽,孵化期26天。雏鸟早成性,雏鸟孵出后不久,雌鸟即领着雏鸟到更深的沼泽或大的水域边缘地带活动,50-60天后雏鸟才能飞翔。


7种群现状

赤膀鸭原有2个亚种,其中范宁亚种虽已绝灭,但指名亚种却分布极广,而且数量较丰富。据1970年统计,仅北美地区种群数量即达150万只,欧洲西北部1万只,欧洲黑海和地中海地区5万只,苏联西部有163000对。亚洲的情况据国际水禽研究局1992年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西亚52785只,南亚155124只,东亚9187只,其中中国5067只。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赤膀鸭

8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赤膀鸭

9经济用途

肉肥嫩味美。羽毛可供优良的填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