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塍鹬

斑尾塍鹬(拉丁学名:Limosa lapponica)是叫鹬科,塍鹬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

中文学名
斑尾塍鹬
英文学名
Bar-tailed Godwit
斑尾塍鹬

1鸟种简介

斑尾塍鹬(学名:Limosa lapponica,英文名:Bar-tailed Godwit)为鹬科塍鹬属的鸟类,别名斑尾鹬。嘴略上翘,具白色眉纹,雄鸟繁殖羽栗色。每窝产卵多为4枚。栖息在沼泽湿地及水域周围的湿草甸,主要以昆虫、软体动物为食。分布在新疆、四川、东北以及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地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斑尾塍鹬

2外形特征

雄性成鸟(繁殖羽):头、颈、下体深棕栗色;头顶有黑褐色条纹。眼先有暗褐色斑,形成暗色穿眼纹。上背、肩黑褐色,各羽边缘具暗栗色或缀白斑。翼上覆羽暗褐灰色,边缘苍白。背、腰黑褐色,各羽缘或有宽阔的白色。尾上覆羽白色,具灰褐色斑纹。尾羽白色,具黑褐色斑。飞羽黑褐色;次级飞羽具白色羽缘。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或密布黑褐色斑纹。

雌性成鸟(繁殖羽):体羽较少雄性的栗红色,多被土黄色替代。眉纹苍白色。颈、胸棕黄色,有暗色条纹。腹白色,两侧点缀褐色斑。雌性体型通常较大,嘴较长。

成鸟(非繁殖羽):头顶和上体灰褐色,羽干斑黑褐色;眉纹白色,细的穿眼纹黑色。颈、胸灰色,多黑色细纵纹。下体余部白色。

亚成鸟:似成鸟的非繁殖羽。但头顶和上体多土黄色羽缘,羽干斑褐色,在上体形成较暗的块斑。颈、胸黄褐色,腹白色。

斑尾塍鹬

虹膜黑褐色。嘴细长而微向上翘,前半端黑色,基部微红色。腿黑灰色,有时沾蓝灰或绿色。

大小量度:体重245-320;体长326-386mm;嘴峰♂74-111mm,♀104-105mm;翅♂208-241mm,♀227mm;尾♂72-86mm,♀79mm;跗蹠♂47-55mm,♀49-50mm。

3栖息环境

迁徙季节出没于海滨潮间带、河口、盐田、沼泽等。喜欢集小群迁徙,罕见于内陆地区。

4生活习性

斑尾塍鹬多栖息在沼泽湿地、稻田与海滩。海边退潮时,常常见有5—6只,20—30只小群在一起活动,在沙滩上行走觅食;主要以甲壳类、蠕虫、昆虫、植物种子为食。春季时边飞边鸣叫,与中杓鹬、红腰杓鹬混群。在迁徙到越冬地时,雄鸟在空中炫耀飞鸣,时而扑翼时而滑翔,交替进行。

斑尾塍鹬保持着鸟类不间断飞行距离的世界纪录。这种澳大利亚涉禽能够在中途不降落进食情况下一路飞往阿拉斯加,行程达到惊人的11677公里。

斑尾塍鹬

5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阿尔及利亚,美属萨摩亚群岛,安哥拉,亚美尼亚,澳大利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比利时,贝宁,博茨瓦纳,英属印度洋领地,文莱达鲁萨兰国,保加利亚,柬埔寨,喀麦隆,加拿大,佛得角,中国,科摩罗,刚果,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斐济,芬兰,法国,加蓬,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加纳,希腊,关岛,几内亚,几内亚比绍,香港,匈牙利,冰岛,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基里巴斯,韩国,朝鲜,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利比亚,马其顿共和国,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毛里塔尼亚,马约特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摩尔多瓦,蒙古,摩洛哥,莫桑比克共和国,纳米比亚,瑙鲁,荷兰,新喀里多尼亚,北马里亚纳群岛,纽埃,新西兰,尼日利亚,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波兰,葡萄牙,波多黎各,卡塔尔,俄罗斯联邦,圣赫勒拿岛,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萨摩亚,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伐克,索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多哥,汤加,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美国,乌兹别克斯坦,瓦努阿图,越南,西撒哈拉,也门,赞比亚。

斑尾塍鹬

旅鸟:阿富汗,白俄罗斯,百慕大,巴西,布隆迪,圣诞岛,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法罗群岛,直布罗陀,约旦,黎巴嫩,利比里亚,列支敦士登,卢森堡,马耳他,毛里求斯,墨西哥,黑山,留尼汪岛,罗马尼亚,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圣多美与普林西比,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委内瑞拉,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国,津巴布韦。

中国分布:天津(大沽、大港)、河北(北戴河、唐山、滦南、石臼坨)、内蒙古(鄂尔多斯、达里诺尔)、辽宁(双台子河口、旅顺、鸭绿江口)、黑龙江(扎龙)、上海(奉贤、南汇、崇明、九段沙、长江口)、江苏、浙江(嘉兴、杭州湾、宁波、宁海、台州)、山东(东营、黄河口、渤海海峡、威海、青岛、城阳)、青海(格尔木)、新疆(天山、阿尔泰)(旅鸟);福建(霞浦、福州、闽江口、长乐、厦门)、江西(鄱阳湖)、湖南(岳阳、洞庭湖)、广东(番禺)、广西(沿海红树林地区)、海南(陵水)、四川(南充)、台湾(宜兰兰阳溪口、台北五股、新竹、台中大肚溪口)、香港。

斑尾塍鹬

6繁殖方式

斑尾塍鹬在西伯利亚、堪察加、阿拉斯加等地繁殖,常在苔原塍脊草丛间建造巢穴,铺少许地衣或桦叶,有时添加硬草。每窝产卵3—5枚,卵呈梨形,橄榄色或绿色,缀有暗褐斑。白天雌鸟孵化幼雏,雄鸟则在旁边进行保卫,21天后可孵出幼雏,雌雄共同抚养幼雏。

斑尾塍鹬

7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斑尾塍鹬

8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9相关报导

2007年9月,一只代号为“E7”的斑尾塍鹬在媒体上大出了一番风头,也让不少生物学家跌破了眼镜——这只雌鸟用了8.2天的时间,不吃不喝不睡觉,连续不停地飞了11587公里,斜跨太平洋,从美国阿拉斯加直飞到了新西兰,创造了鸟类不间断飞行的最长纪录。新西兰梅西大学的菲尔·巴特雷说:“这展示了鸟类惊人的一面。我们原以为鸟类直接飞越太平洋是不可能的。”

斑尾塍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