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夜鹰

欧夜鹰(拉丁学名:European Nightjar )是夜鹰科,夜鹰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

中文学名
欧夜鹰
英文学名
European Nightjar
欧夜鹰

1鸟种简介

欧亚夜鹰(学名:Caprimulgus europaeus),又名欧夜鹰、欧洲夜鹰,属夜鹰目夜鹰科夜鹰属。生活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和亚洲、非洲的温带地区。欧夜鹰分布于欧洲、亚洲北部、中国北方、蒙古及非洲西北部。体长27厘米,棕灰色,满布杂斑和纵纹,以昆虫为食。  

欧夜鹰

2外形特征

欧夜鹰嘴较短弱,基部宽阔,上嘴尖端微向下弯曲。口裂甚大,上嘴基具直接朝前的刚毛;跗跖短、跗跖前面四分之三被羽。翅尖端较圆。初级飞羽和尾羽均10枚。雄鸟上体灰色而缀有茶黄褐色,头顶具黑色条纹;在头顶中央条纹较粗而宽。常常形成一条或两条纵线。其余地方条纹稀少。背和腰具窄的羽干纹;肩具宽的黑色条纹和皮黄色羽缘;尾灰色,基部缀有皮黄色,具不明显的黑色横斑和在横斑间缀有一些黑色斑点;两对最外侧尾羽具宽阔的白色尖端;翅上覆羽具大的乳白色或皮黄白色端斑;初级飞羽褐色,两侧具有棕色齿状斑;第一枚初级飞羽在内侧中部具有一宽的白色横斑;第2和第3枚初级飞羽扩展到内外两侧;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灰色,在暴露部分被有黑斑;在遮住部分有棕色和黑色横斑;喉有一宽阔的白斑;其余颏、喉和胸灰色,具暗褐色虫蠹斑;腹和两胁皮黄色,具暗褐色横斑;尾下覆羽皮黄色,具稀疏的褐色横斑。

大小量度:体重75-100g,体长260-280mm,翅172-195mm,尾125-144mm,跗跖16-17mm。

欧夜鹰

3地理分布

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安哥拉,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博茨瓦纳,保加利亚,布隆迪,喀麦隆,中国,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加蓬,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直布罗陀,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莱索托,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马拉维,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占领区,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俄罗斯联邦,俄罗斯联邦,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索马里,南非,苏丹南部,西班牙,苏丹,斯威士兰,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西撒哈拉,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欧夜鹰

旅鸟:科特迪瓦的法罗群岛,加纳,冰岛,利比里亚,马里,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

4栖身环境

欧夜鹰栖息于山地和平原森林、尤其是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混交林和阔叶林中。喜欢林间空地林缘灌丛和沟谷疏林地带,有时也出现于半荒漠和裸露的岩石荒野和灌丛草坡。

欧夜鹰

5生活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期间也呈小群。夜行性,主要在黄昏和晚上活动,白天多栖息于林中树枝上或地上暗处,黄昏和晚上才飞到开阔地带活动和猎食。并常常在晚上发出鸣叫。飞行快而敏捷,飞行时无声。主要以蚊、蚋、甲虫、夜蛾等昆虫为食。在飞行中利用大嘴边飞边猎食。

欧夜鹰

6繁殖状况

欧夜鹰的繁殖期一般为5-7月,通常营巢于森林中的地上。巢多置于灌木下,大树树根间或幼树、松枝掩盖下的地面凹处,有时也直接产卵于裸露的地上,无任何内垫物,或仅偶尔垫点松针和树叶。每窝产卵2枚,卵呈椭圆形,灰色,具有模糊的暗色斑点。卵的太小为28-36×21-24毫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17-18天。雏鸟晚成性,大约经过亲鸟16-18天的喂养才能飞翔。

欧夜鹰

7保护等级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欧夜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