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夜鹰

长尾夜鹰(拉丁学名:Caprimulgus macrurus)是夜鹰科,夜鹰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

中文学名
长尾夜鹰
英文学名
Large-tailed Nightjar
长尾夜鹰

1鸟种简介

长尾夜鹰(拉丁名:Caprimulgus macrurus)2个亚种,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雄鸟额和头顶灰褐色,具细密的黑色虫蠹状斑;头顶中央有宽的黑色中央纵纹;上体暗灰褐色,具浅棕色和皮黄色虫蠹斑;背具少许黑色羽干纹;后颈多有不明显的棕色领环;肩主要为黑色,具皮黄棕色横斑和羽缘;两翅黑褐色,翅上覆羽杂有灰白色、棕红色和皮黄色斑;有的还具宽的黑色中央和淡皮黄白色尖端。雌鸟和雄鸟相似。但初级飞羽上的斑较小,且为棕皮黄色而不为白色,外侧两对尾羽尖端为皮黄色,也不为白色,而且斑较窄。在2000年被列入国家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长尾夜鹰

2外貌特征

长尾夜鹰初级飞羽黑色,最外侧一对初级飞羽在内侧具圆形白斑;邻近的3对在中部具宽阔的白斑;尾灰褐色,中央尾羽杂以棕灰色虫蠹斑和5道不完整的黑褐色横斑;外侧尾羽黑褐色,具云石状棕红色斑;最外侧两对尾羽具宽阔的白色尖端。颏和上喉红棕色,具细的黑色横斑;下喉白色,形成一大的白色喉斑。胸沙褐色,具黑色虫蠹斑,其余下体皮黄色或淡棕黄色,具黑褐色横斑。虹膜暗褐色,嘴褐色,基部黄褐色。跗跖和趾肉色。识别特征为外侧四枚初级飞羽的中部具抢眼的白色块斑且两对外侧尾羽的羽尖上有宽阔的白色。

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85~93克,雌性76克,体长雄性286~290毫米;雌性295毫米;嘴峰雄性11毫米;雌性12毫米;翅雄性200~208毫米,雌性191毫米;尾雄性157~165毫米,雌性157.7毫米,跗跖雄性14~15毫米,雌性15.5毫米。

长尾夜鹰

3生活习性

长尾夜鹰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的开阔森林、林缘和山坡灌丛中,也出现于农地和村庄附近小块丛林和树上,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夜行性。白天多蹲伏于密林或草地上,有时也见站于路边岩石上。在树上栖息时身体常与树干平行,蹲伏于树干上,由于体色和树干颜色很相似,一般不易被发现。多在黄昏和夜间活动和猎食。主要以蛾类、金龟子等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为食。也吃其它昆虫和小形动物。主要通过飞翔捕食昆虫。

长尾夜鹰

4繁殖状况

长尾夜鹰的繁殖期主要在3~5月间。通常营巢于森林中地上或灌丛下。巢很简陋,实际上没有巢,直接产卵于地面落叶上。卵的颜色为乳黄色或深橙红色,被有淡红褐色斑。卵的形状为卵圆形,大小为27~34×21~24毫米。雌雄轮流孵卵。

长尾夜鹰

5分布情况

澳大利亚,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东帝汶,越南。

长尾夜鹰

6保护等级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长尾夜鹰

7种群现状

长尾夜鹰为留鸟,种群数量稀少。

长尾夜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