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头啄木鸟

星头啄木鸟(拉丁学名:Dendrocopos canicapillus)是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

中文学名
星头啄木鸟
英文学名
Grey-capped Pygmy Woodpecker
星头啄木鸟

1鸟种简介

星头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 canicapillus,英文名:Grey-capped Pygmy Woodpecker)属鴷形目啄木鸟科。是体小的啄木鸟,腹部具黑色纵纹,雄鸟眼后上方具红色条纹。习性同其他小型啄木鸟。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星头啄木鸟

2外形特征

雄鸟前额和头顶暗灰色或灰褐色,有时缀有淡棕褐色,鼻羽和眼先污灰白色,眉纹宽阔,白色,自眼后上缘向后延伸至颈侧,并在此形成白色块斑。枕部两侧各具一红色小斑。耳覆羽淡棕褐色。枕、后颈、上背和肩黑色;下背和腰白色而具黑色横斑;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污白色或棕白色,具黑色横斑,有的横斑模糊而不明显;翅上攫羽和飞羽黑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宽阔的白色端斑,飞羽内外网均具白色斑点。领纹白色或暗灰褐色,头侧和颈侧棕褐色;耳覆羽之后有一块黑斑。颊、喉白色或灰白色,其余下体污白色或淡棕白色和淡棕黄色,满布黑褐色纵纹。下腹中部至尾下覆羽纵纹细弱而不明显。

星头啄木鸟

雌鸟和雄鸟相似,但枕侧无红色。

虹膜棕红色或红褐色,嘴铅灰色或铅褐色,脚灰黑色或淡绿褐色。

叫声:尖厉颤音。

星头啄木鸟

3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山地和平原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也出现于杂木林和次生林,甚至出现于村边和耕地中的零星乔木树上。分布海拔高度可达2500米以上。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仅巢后带雏期间出现家族群。多在树中上部活动和取食,偶尔也到地面倒木和树椿上取食。飞行迅速,成波浪式前进。

星头啄木鸟

4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3月中下旬即开始成对和相互追逐,边飞边叫。营巢于心材腐朽的树干上,巢位较高,一般距地高多在3-15米。由雌雄亲鸟共同啄巢洞。洞口呈圆形,直径多为4.2-4.5厘米,洞内径11-12厘米,洞内无内垫物。每窝产卵4-5枚,卵白色,为卵圆形,大小为18-21毫米×13-15毫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12-13天。雏鸟晚成性。

星头啄木鸟

5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于黑龙江东南部、吉林长白山、辽宁南部、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浙江、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和海南岛。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 

分布范围:巴基斯坦、中国、东南亚、婆罗洲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分布广泛但并不常见,见于各类型的林地,可至海拔2000米。

星头啄木鸟

6亚种分化

星头啄木鸟东北亚种(学名:Picoides canicapillus doerries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东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

星头啄木鸟台湾亚种(学名:Picoides canicapillus kaleensis)。分布于台湾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星头啄木鸟华南亚种(学名:Picoides canicapillus nagamichi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广东、安徽、福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

星头啄木鸟云南亚种(学名:Picoides canicapillus obscur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

星头啄木鸟西南亚种(学名:Picoides canicapillus omiss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

星头啄木鸟普通亚种(学名:Picoides canicapillus scintillicep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浙江、福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京。

星头啄木鸟

星头啄木鸟海南亚种(学名:Picoides canicapillus swinhoe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

星头啄木鸟四川亚种(学名:Picoides canicapillus szetschuanensi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

7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06年09月18日发布的《“三有”保护动物名录》  。

星头啄木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