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腰柳莺

黄腰柳莺(拉丁学名:Phylloscopus proregulus),是柳莺科,柳莺属的一种鸟类。

中文学名
黄腰柳莺
英文学名
Pallas’s Leaf Warbler
黄腰柳莺

1外形特征

体小(9厘米)的背部绿色的柳莺。腰柠檬黄色;具两道浅色翼斑;下体灰白,臀及尾下覆羽沾浅黄;具黄色的粗眉纹和适中的顶纹;新换的体羽眼先为橘黄色;嘴细小。

颜色:虹膜-褐色;嘴-黑色,嘴基橙黄;脚-粉红。

黄腰柳莺

叫声:鸣声洪亮有力,为清晰多变的choo-choo-chee-chee-chee 等声重复4~5次,间杂颤音及嘟声。叫声包括轻柔鼻音dju-ee或swe-eet及柔声weesp,不如黄眉柳莺叫声刺耳。

2相似鸟种的区别辨别

较淡黄腰柳莺上体绿色更鲜亮且下体多黄色。与橙斑翅柳莺及灰喉柳莺的区别在顶纹黄色。与四川柳莺的区别详见四川柳莺的描述。

黄腰柳莺和黄眉柳莺的区别:黄眉柳莺虽然名为“黄眉”,但实际上眉纹偏白色,而黄腰柳莺的眉纹黄色,更粗一些;黄眉柳莺无明显的顶冠纹。

黄腰柳莺

3生活习性

栖息于森林和林缘灌丛地带,常与其它柳莺混群活动,在林冠层穿梭跳跃,觅食昆虫及幼虫,偶尔吃杂草种子。

黄腰柳莺

4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亚洲北部;越冬在印度、中国南方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为东北北部夏侯鸟,迁徙时除西北地区外几乎遍及全国,在长江以南越冬,数量很多。

黄腰柳莺

5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5月下旬、6月初开始配对,配对时互相追逐,有时站在枝头,发出响亮的"ga-zhi,ga-zhi,ga-zhi” 或"jiniu,jiniu,jiniu”叫声。配对后,雌雄共同选择营巢地点。

傅桐生等(1985)报道,长白山区黄腰柳莺主要分布于海拔800-1800m或更高的山地森林中,营巢于距地面6m高的云杉侧枝上,球形巢,外壁由草根、树皮韧皮部构成,铺垫鸟羽,巢口在侧壁。

黄腰柳莺

黄腰柳莺在西藏栖息于针阔混交林中,成对活动。6月中旬在珠峰卡码河谷发现一巢。筑在松树干上的缝隙中,离地面约2m,巢由苔藓、细树枝、羊毛和牛毛等组成,内有2枚卵,重2g。量度为12mm×8mm(钱燕文,1974)。

刘乃发等(1988)报道,黄腰柳莺营巢于青海云杉Picea orassifolia林内的甘青锦鸡儿Caragana tangutica、箭叶锦鸡儿Caragana jubata、白理香杜鹃Rhodadedaron thymifolium、黄花棘豆Astragalus przewalsk trzewalskii和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asa小植物丛基部的苔藓下。巢营造于由草或苔藓编织而成的“曲颈甑”状的洞内,位于“甑”的腹部。巢址海拔2700-2900m;雌雄鸟共同营巢,观察两对鸟,营一巢需4天。巢由糙喙苔草Carex seabriotris、针茅Stipa krylowii、马先蒿Pedicularis muscioula等植物的叶和细茎编织而成,比较细致。内垫以麝Moschus sifanicus毛、兔Lepus oiostolu毛和旱獭Marmola himalayana毛。巢呈半圆形,量7巢,外径(4.4±0.32)cm、内径(3.6±0.27)cm、高(5.3±0.41)cm、深(4.1±0.21)cm;巢很隐蔽,与绿色植被混为一体,不见柳莺从中飞出则很难发现,洞口直径3-3.5cm,仅可供鸟进出,且洞口处有植物遮挡。

黄腰柳莺

营巢后1-2天开始产卵,每日产1枚卵,多在上午10:00-11:00产卵。每窝产4-5枚卵。卵呈卵圆形,白玉色,缀以红棕色或紫色斑点。卵(11枚)平均重(1.02±0.81)g,大小为12.0-12.5mm×15.0-16.0 mm。产完卵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工作。孵化期10-11天。

黄腰柳莺

孵卵期未见雄鸟有护域行为,无论同种还是异种鸟在巢区内活动,均未见雄鸟有反应。孵化期间离巢的雌鸟多单独活动,有时与雄鸟一起。雏鸟出壳后雄鸟参加育雏。

育雏活动包括喂食、暖雏和护域行为等。食物主要由双亲取自云杉冠层,也在地面、空中和巢边灌丛上获取,寻食范围1hm2左右。

暖雏对保护雏鸟的成活极为重要。雏鸟1-2日龄时,巢中不断有一只亲鸟暖雏,每小时仅喂食2-3次。随着雏龄增长,白天暖雏的次数逐

黄腰柳莺

渐减少,7日龄后白天不再暖雏。

育雏亲鸟护域行为明显。不论同种还是异种,凡到巢区活动的均被赶出,护域面积约0.06hm2。

黄腰柳莺

6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黄腰柳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