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斑蝗莺

矛斑蝗莺(拉丁学名:Locustella lanceolata),是蝗莺科,蝗莺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
矛斑蝗莺
英文学名
Lanceolated Warbler
矛斑蝗莺

1外形特征

体型略小(12.5厘米)而具褐色纵纹的莺。上体橄榄褐色并具近黑色纵纹;下体白色而沾赭黄,胸及两胁具黑色纵纹;眉纹皮黄;尾端无白色。与黑斑蝗莺的区别在体型较小,上体及胸部纵纹较粗重,顶冠较黑。虹膜-深褐;嘴-上嘴褐色,下嘴带黄;脚-粉色。

矛斑蝗莺

叫声:鸣声为拖长的快速高调颤,较黑斑蝗莺高而慢。叫声为churr-churr及低音chk。

矛斑蝗莺

2生活习性

栖息于近水域或沼泽的苇塘、灌丛间。性极畏怯,常隐蔽,单独或成对在茂密的苇草间或灌丛下活动。受惊时亦少起飞,而是站在地上急扫其尾或钻进草丛中隐匿。迁徙期发现于耕田和草地。据在昌黎剖检5月和9月的2个雌鸟的结果,矛斑蝗莺的食物全为昆虫,其中蝗虫占41.6%,鞘翅目昆虫和蚂蚁占27.98%,余为甲虫、毛虫等(郑作新等,1958)。

矛斑蝗莺

矛斑蝗莺在繁殖期间特别善于鸣叫;叫声特殊,似如"gie-zi"或"gizi-gizi",有时飞翔时叫声为"gie-ie"。雄鸟叫得特别厉害。大部停息在灌木丛顶上或任何突出的枝条上,或在植物茎上鸣叫,叫声时低时高,几乎与螽蟖叫声相似。

矛斑蝗莺

傅桐生等(1984)于6月下旬在长白山头道白河沿小溪的地面上找到一个巢。巢由禾本科草编成,外壁较松,内壁较紧,外径8.5-10cm,内径6.0cm,高6.0cm,深4.5cm。巢内有4枚玫瑰色卵(一般产卵3-5枚),表面布满红褐色小斑点和斑纹,钝端尤为集中。卵的大小为16.2-19mm×12.6-14.1mm,仅雌鸟孵卵。

矛斑蝗莺

3分布范围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赤峰市)、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伊春、松花江、黑河、大兴安岭)、吉林(白城、吉林市、延边)、辽宁(大连、朝阳)(旅鸟,繁殖鸟)、迁徙或越冬于新疆(天山)、河北(昌黎)、北京、河南、山东、江苏(沙卫山岛)、浙江、重庆、湖北、福建、广东、云南(勐腊、新平)、海南(旅鸟);西伯利亚,西自乌拉尔山脉,东抵萨哈林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朝鲜,日本,越冬于印度,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矛斑蝗莺